資源描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有效創(chuàng)設的思考與實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有效創(chuàng)設的思考與實踐杭州安吉路實驗學校?毛信民【內容摘要】: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據(jù)教學內容、依據(jù)教學目標、考慮教學實際,盡量剔除情境創(chuàng)設的非語文元素,最大限度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自己去嘗試、體驗、感悟和表達,從而顯示語言形象,深化語言理解,內化語言積累,避免語文文字本體的失落或淡化,讓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服務,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走向一條語文之路。【關鍵詞】:語文情境創(chuàng)設錯位回歸語文情境教學,是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創(chuàng)立的教學模式。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手段可謂豐富多彩,
2、課件、繪畫、音樂、表演、實物直至語言渲染等等,極大的豐富和美化了語文課堂的教學。但,如果我們對此進行仔細地思考,會發(fā)現(xiàn)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教師在有意創(chuàng)設情境時大量的非語文元素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源源不斷地搬進課堂,只要與課文內容稍有牽連,天文地理都扯了進去,而促進學生學習文本語言或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成分反而少了。這種舍文本而外鶩,勢必導致“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背后“語文味”的淡化和語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對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進行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條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情境創(chuàng)設之路。一、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錯位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創(chuàng)
3、設情境僅僅是學習文本內容的一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最終目的。然而,一些教師卻本末倒置,撇開文本,為情境而情境。1、游離重點,造成語文學科本位的丟失教師備課必須認真研讀文本,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把握文本的重點,領悟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意圖,而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為突破重點服務。如果課堂中輕重不分,節(jié)外生枝,就是與教學目的向悖。教學《太陽》一課,有教師以拓展、延伸課外知識的名義,借助“假如我是科學家”的問題情境,用大量的教學時間組織學生探索太陽的種種知識,其結果,語文課被并化為各科的大雜燴。關于太陽的各種知識并非不可以作為知識點介紹給學生去認識和了解,但這篇課
4、文的教學目的是什么?讓學生了解太陽的特點,學習課文內容以及說明文表達的語言形式,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趣,才是我們教學目的所在。我想把握語文學科特點是語文教學的底線,游離語文學科本位就談不上真正的語文教學。2、脫離文本,忽視語言文字訓練的本真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獨特個性,但,個性的教學思路只能服務于學生怎樣更好的與文本對話,而不能脫離文本,隨意地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曾聽過某教師執(zhí)教《荷花》一課,課堂中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之長,收集了不少荷花的錄象資料,又以優(yōu)雅的古箏作為背景音樂,師生在視覺和聽覺中感受著夏日荷花的神韻。接著,老師又從課文拓展到課外,引導學生討論:
5、面對這么美的荷花,我們應該怎么做?于是學生討論熱烈,課堂非常熱鬧。顯然,這位老師課前花了不少時間,搜羅了許多好東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但《荷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與美術、音樂一樣是一種藝術,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文本本身的美麗,感受文字的魅力。該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如此美文“過而不入”,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欣賞圖片,而后面的討論更是具有“畫蛇添足”之嫌。其實,這是“大語文”口號下情境創(chuàng)設無視語文自身特點的典型,教學中以復雜的多媒體代替對文本的閱讀,以熱烈的課堂“對話”代替對文本個性化的語言品味,忽視文本本身的魅力,忽視語文最本真的特點——語言文字訓練。3
6、、變虛為實,限制學生對文本語境的空間再造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意境美的文章很多。運用各種情境展現(xiàn)文本的意境,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但意境包括“虛境”和“實境”。如《參觀人民大會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但我們無法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蘊。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具有含蓄性、隱喻性、模糊性等特點,因而直觀的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有時反而難以傳達文學語言所蘊涵的意境。就以《望廬山瀑布》而言,“日照、生紫煙、掛前川、飛流直下、疑是銀河”等意象“虛實”相間,氣勢磅礴,景色壯觀,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無窮的想象空間。有位
7、教師在教學時隨手畫出詩句中出現(xiàn)的景物。實際上是用一種主觀外化代替了學生的閱讀理解,不但不能很好地再現(xiàn)意境,反而縮小了詩歌的意境空間。其實文中實境的再現(xiàn)并不難,它需要的是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反復研讀,把握課文特有語境即文本語境,并通過想象,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和感悟,從而再造廬山瀑布磅礴氣勢。4、濫用表演,造成學生對文本獨特體驗的缺失表演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會把表演當作一種游戲,在游戲中找到無窮的樂趣。曾聽一位老師引導孩子理解詩歌《所見》(人教版第二冊)中的“牧童騎黃?!币痪?,為了讓孩子入情入境,教師讓一年級的學生以“桌子”當黃牛,孩子興趣盎然“騎”在上面,課堂氣氛
8、可謂熱烈濃郁,可語文又在哪里?又如學習《三個兒子》(人教版第四冊)一文中“一個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