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復習學案8》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時間:45分鐘 滿分:60分)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B.C.D.解析 D項,“篤”的意思是“堅持”,“措”的意思是“放下”。答案 D2.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B.C.D.解析 A項,①表停頓;②代詞,的人。B項,①代詞,他;②語氣詞,表推測。C項,都相當于“于”,介詞。D項,①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代詞,他。答案 C3.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分)A.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賢,則不惑D.子庶
2、民也解析 D項,子:名詞意動用法,把……當做子女對待。其余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A項,親友;B項,愚人;C項,賢人。答案 D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B.喜恕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C.從容中道,圣人也D.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解析 C項,“從容”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而然”,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不慌不忙”。答案 C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傳為孔子弟子曾參作。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B.“大學”相對“詳訓詁,明句
3、讀”的“小學”而言,講的是治國安邦的大道理、大學問。C.《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傳為子思所作。是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D.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解析 D項,表述錯誤,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答案 D6.填空。(2分)博學之,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篤行之。答案 審問之 明辨之閱讀選文,完成7~11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
4、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弊釉唬骸爸杏蛊渲烈雍?!民鮮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弊釉唬骸昂脤W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
5、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天命之謂性 命:賦予。B.喜怒哀樂之未發(fā)發(fā):發(fā)生。C.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育:孕育。D.小人而無忌憚也憚:害怕。解析 B項,“發(fā)”的意思是“出現,表現出來”。答案 B8.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B.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D.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解析 B項的“之”是助詞“的”,其余的三項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答案 B9.下列語句間的關系與其
6、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3分)A.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B.天地位焉,萬物育焉。C.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D.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解析 在所給的四個語句中,D項是承接關系,其余的是并列關系。答案 D10.下列對原文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認為,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B.孔子認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C.孔子總結自己的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是:聰明的人認
7、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這種主張。D.孔子認為,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國家的方法了。解析 D項,理解錯誤,原文“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答案 D11.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3分)譯文: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