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

ID:14685120

大小:40.0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8-07-29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_第1頁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_第2頁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_第3頁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_第4頁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_第5頁
資源描述:

《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試析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正文】有明一代鹽法,“莫善于開中”〔1〕,開中制度是明代鹽政立法成功的一大標志。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明代鹽法伴隨著開中制度的不斷破壞呈現(xiàn)出沿著多種軌跡不斷變化的特點。本文試圖就明代鹽法變遷之軌跡作一概要的論述,希冀對明代鹽法進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一  立法目的的變化:從鹽法邊計相輔而行到棄邊政而專事財政搜刮  明代的鹽政立法基本上是承襲宋元舊制,但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在明弘治以前,鹽法和邊計緊緊相連,鹽政立法的目的就在于保證國家對鹽業(yè)的控制,通過輸糧、輸米或納糧米及其他軍用物資領(lǐng)取鹽引

2、到鹽場支鹽經(jīng)銷的方式,來解決邊疆駐軍的吃、穿、用,從而鞏固邊防。這種鹽政邊政相結(jié)合的政策就是明代創(chuàng)立的“開中制度”?! ¢_中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由山西行省針對軍屯和稅糧不足供給邊地駐軍需要時提出的:“大同糧儲,自陵縣(今山東陵縣)遠至太和嶺(在今山西馬邑),路遠費煩,請令商人于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給淮鹽一小引。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zhuǎn)運省費而邊儲充?!薄?〕同年九月,又召募商人往洛陽、開封、懷慶(沁陽)、西安、鳳翔和臨汾等地輸糧而與之鹽。如輸糧至洛陽一石五斗、開封及陳橋倉二石五斗、西安一

3、石三斗者,并給淮浙鹽一引;輸米西安、鳳翔二府二石,河南、平陽、懷慶三府二石五斗,蒲、解、陜?nèi)萑?,并給解鹽一引。〔3〕洪武四年二月,又定淮浙山東中鹽例:“商人輸米臨濠、開封、陳橋、襄陽、安陸、荊州、歸州、大同、太原、孟津、北平、河南府、陳州、北通州諸倉,計道里遠近,自五石至一石有差。先后增減,則例不一”。〔4〕洪武四年五月雙從中書省言,募商于延安、慶陽、平?jīng)?、寧夏臨洮。鞏昌納米七斗、蘭縣四斗、靈州六斗并于靈州給鹽一引。鞏昌、臨洮、蘭縣納米一石五斗、漳縣一石八斗、西和二石并于漳倒、西和給鹽一引。〔5〕  從上可以看出,開中始于山西,繼

4、行于陜西、甘肅地邊地,都是為北方和西北的邊防服務的,納糧濟邊是其目的。后開中又推行于內(nèi)地的一些軍事重鎮(zhèn)。永樂即位,因燕都糧乏,曾專門集中在北京諸衛(wèi)開中,“每引米淮浙三斗,河東二斗,四川一斗五升,聽大小官員軍民人等皆中,不拘次支給”,〔6〕“惟云南金齒衛(wèi)、楚雄府、四川鹽井衛(wèi)、陜西甘州衛(wèi),開中如故,余悉罷之?!薄?〕幾年之后,“京衛(wèi)糧米充羨”,“而大軍征安南多費,甘肅軍糧不敷,百姓疲轉(zhuǎn)運,迨安南新附,餉益難繼”,于是命令諸衛(wèi)所復召商中鹽如故,“他邊亦以次漸及奐。”〔8〕以后,除北方和西北諸邊外,云南、貴州、廣東、海南、福建、四川等許多地方,

5、也都召商納糧開中,如“洪武十年十月,召商納米于海南各倉,每引瓊州二石,儋州一石八斗,萬州一石五斗?!薄?〕  開中有經(jīng)常性和臨時性之分。經(jīng)常性的開中主要是彌補邊疆地區(qū)軍屯之不足,而臨時性的開中則依據(jù)戰(zhàn)事的有無來進行。從上述情形可以看出,東至遼薊、西至甘肅的所謂“九邊”之地,以及福建、廣東、海南、云南、貴州等地,均為明代遼闊疆域的邊防。這些地方路途遙遠,道路奇嶇,運送軍用物資,不僅需要征用大量的運夫,而且要花費不少的路費盤纏,對于政府而言,實在不想背上這個沉重的包袱。于是,明代統(tǒng)治者就將這個包袱轉(zhuǎn)嫁給鹽商,通過開中制度這種形式,將鹽政與邊

6、政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鞔拈_中制度確實有其值得注意的特點?!吧倘俗阅济袢拢盟谝暂斶叀渚偷厥芩?,無私糴之擾……不煩轉(zhuǎn)運,如坐得芻糧,以佐軍興,又國家所稱為大便者”,〔10〕這段文字就點明了“鹽政修而邊政與之修的特點,而且“賈人子以積粟為利,各自設堡伍,募眾督耕……屯田之興,于斯為盛”,促進了商屯的發(fā)展,商屯的發(fā)展,又有利于鞏固邊防:“坻京露積,士飽馬騰,無枵腹之憂也……胡馬不窺于長城,無蹂躪之擾也”〔11〕??傊瑢嵭虚_中納糧制度,“商利而民亦利,國足而邊亦足,稱美善矣〔12〕”。從開中的地點主要在邊防及內(nèi)地軍事重鎮(zhèn)以及納糧納

7、米粟等軍事物資換取鹽引的情形看,開中制度顯而易見是為邊政服務的,而事實也證明,這種旨在結(jié)合鹽政與邊政的作法在成化、弘治以前是相當成功的?! ∪欢?,開中制的成功也伴隨著破壞。到成化、弘治時,開中制度在權(quán)貴勢要及各色人等奏討占窩、壟斷開中、多支夾帶、販賣私鹽的破壞下,基本上實行不下去了。而且政府亦推行戶口食鹽制,在相當程度上占去了中鹽商人的銷售市場和所能取得的貨源,更加促使這一制度的難以為繼。開中制度面臨:召糴、報中、輸納、守支、取贏、市易等六難,“有此六難,正引鹽課壅矣,而司計者因設余鹽以佐之。余鹽利厚,商固樂從,然不以開邊而以解部,雖歲

8、入巨萬,無益軍需,”〔13〕“不以開邊而以解部”就反映出明政府改變鹽法的導向。正課壅積,直接影響到明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國家財賦所稱鹽法居半者,蓋歲計所入,止四百萬,半屬民賦,其半則取給于鹽策”〔14〕。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