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蕪湖地域玩燈習俗概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蕪湖地域玩燈習俗概述——蕪湖玩燈習俗研究之一張翠蘭中國歷史上有五次影響比較大的移民遷徙潮,將大批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漢族移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是這些來自中原的移民使蕪湖居住空間不斷擴展,資源不斷增加,最后發(fā)展成沿江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同時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中原春節(jié)、元宵節(jié)的豐富民俗文化。至今一直在這里流傳。根據(jù)2009年蕪湖地區(qū)進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普查數(shù)據(jù)(不含無為縣)統(tǒng)計,相關民俗的項目有82項,占全部項目近11%。其中春節(jié)玩燈習俗就有52項。筆者從中歸納梳理出滾龍燈、板龍燈、馬燈、十獸燈、麒麟燈、魚
2、燈、羅漢燈、獅子燈、采茶燈、高蹺燈、跑旱船、蚌殼燈等12項春節(jié)玩燈習俗①。研究這些玩燈習俗對于蕪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有正面推動作用。我們逐一進行探討。滾龍燈11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每年春節(jié)期間蕪湖都有舞滾龍燈的習俗。滾龍燈分龍頭、龍尾和若干段龍身,用竹篾、火麻,扎制成龍骨架,外面用五彩綢緞制成的龍衣連成一條長龍,龍段內(nèi)點燈,全長約25米。舞龍時一般兩條或四條對舞,有時是六條或更多。每條龍由12人持撐。表演時,龍頭前有一個舞龍珠的作引導,各條龍都隨龍珠而舞動,猶如蛟龍出海,時而翻滾扭擺,時而凌空騰飛,技巧變化多端,氣勢磅礴,場面
3、壯觀。繁昌荻港鎮(zhèn)春節(jié)玩滾龍的習俗已傳承了一百多年,一般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試燈這天傍晚,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首次上街。華燈初放時,龍燈開始上下穿行,四處盤旋飛舞。街道兩側,家家懸燈,各家各戶焚香放炮。接著,滾龍、花藍、故事燈、走馬燈、鰲魚燈、獅子燈、兔子燈、蝴蝶燈、金瓜燈都上了街。這時路上各色龍燈川流不息,各樣彩燈閃爍輝煌,一直要鬧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燈,次日再接著玩燈,直到十六日圓燈。板龍燈蕪湖繁昌縣孫村鎮(zhèn)八分村板龍燈、蕪湖縣花橋鎮(zhèn)葛村山板龍燈和蕪湖縣六郎鎮(zhèn)“八社神燈”傳承歷史都在
4、百年以上。板龍燈的基本結構為板式,分龍頭、龍身、龍尾。龍頭長約2.5米,高約2米,用竹片、鐵絲結扎,外用綢緞或布匹制成龍的形狀,口含一個龍珠,用白麻編織成長長龍須。龍身(稱板節(jié))用木板制成,每節(jié)長約2米,節(jié)數(shù)各異,少的25節(jié),長的200多節(jié)。龍身被固定在板節(jié)上面。各地龍身造型并不相同,有的帶有四只鱗角像龍背,有的扎制成臺閣,也有的扎制成花燈。龍尾長約1.5米,高高豎起,威風凜凜。11玩燈分開光、出燈、圓燈幾個過程。開光,全體隊員沐浴更衣,擺好香案,殺雞祭血,燒香叩頭,擊鼓嗚鑼,請道士為龍點光,讓龍燈有了靈性。出燈,首先在本村表演幾個
5、陣式,然后才到外村演出。龍燈所到之處都會有人接燈,接燈戶要大開前門,擺上香案,家主三叩九拜。龍燈接受朝拜供奉后,到廣場舞燈,玩燈的陣法有黃龍下海、金龍搶柱、老龍翻身等數(shù)十種,所到之處,鞭炮不斷,煙花彌漫,十分壯觀。龍燈玩到農(nóng)歷正月十五結束,謂之圓燈。圓燈時要將龍皮龍尾等送到河邊燒龍,并將殘骸送入水中,意為送龍歸海,至此興燈正式結束。馬燈民間玩馬燈習俗傳說在春秋戰(zhàn)國就有了。蕪湖繁昌平鋪馬燈、蕪湖縣潘村馬燈、南陵太豐馬燈、鏡湖區(qū)方村馬燈傳承都在百年以上。馬燈種類雖多,制作相對簡單,通常都是用竹蔑扎成馬頭、馬身,外面用布或彩色紙糊好,用顏
6、色畫上眼、鼻、口,貼上崇毛。表演時,將竹制馬頭馬身分別固定在表演者腰部前后。表演者再根據(jù)所扮演的角色,穿上類似于古裝戲劇人物穿的繡花馬燈服。扮演人物沒有絕對定數(shù),根據(jù)不同的故事可多可少。馬燈表演形式,多以列陣演武為主,不須演唱。一般是門燈開路,眾角色一手牽馬韁,一手持刀槍,魚貫相隨,前后鑼鼓一路相伴。先是拋馬叉、舞大刀表演,隨后馬燈隊全部登場走馬表演。不同村落,不同燈隊表演的套陣不盡相同,但不外是擺出各種套陣穿梭上演,他們銜接自如,配合默契,在節(jié)奏強烈的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中,刀槍撞擊,錦旗飛揚,讓演出達到高潮。馬燈的傳統(tǒng)習俗有興
7、燈、發(fā)檄、圓燈。興燈時要敲鑼打鼓、到土地廟舉行供奉燈神牌位儀式。發(fā)檄時要立神壇,召神將,使馬燈隊伍具有戰(zhàn)魔驅(qū)疫的神力。正月十五玩燈結束,十六圓燈時還要請道士誦經(jīng)作法,以示送神歸天。十獸燈南陵縣何灣鎮(zhèn)丫山村流傳的“十獸燈”已傳承了一百八十多年。11“十獸燈”是依據(jù)《封神榜》里的青獅、白象、麒麟、黑虎、龍、犼、犭團、旱獺、獨角獸、四不像等十個神獸形象,請蔑扎師傅用當?shù)厥a(chǎn)的毛竹、水竹削成篾片,編織成十個獸形骨架,用鐵絲、皮紙捻繩綁扎加固成獸形竹坯,每個獸形竹坯分為頭、尾兩部分骨架(騎手位于中間,獸頭、獸尾分別固定在騎手前后腰部),上面糊
8、裱宣紙,再將彩紙剪成毛須、鱗片糊裱于宣紙上,最后著色抹彩,繪成各種想象中神獸。表演時十個青少年扮演十“獸”騎手,根據(jù)不同的戲本,畫不同的臉譜,著不同的戲裝,使不同的兵器,但所騎十獸不變。所有人物沒有唱詞,只跟著鑼鼓和嗩吶的曲調(diào)節(jié)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