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的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的研究???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熱情不足、知識儲備不夠,許多事情由教師“包辦代替”,真正讓學生探究的問題很少。這次通過學習決定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課題的提出?作為初二的的學生,己經能夠生活自理,自己的衣服洗了有時很快就干了,有時很長時間都不能干,因此這次探究的主題就是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課題啟動時教師這樣引入:?同學們你們都有洗過衣服,那么同一件衣服在什么情況下干得快,又在什么情況下干得比較慢呢?于是全班七嘴八舌說開了,有的說放在太陽下曬,有的說用火烤,有的說把它展開曬,有的說掛在通風的地方,還有的說用脫水機把水甩干
2、來再曬……,正當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又接著問,“既然大家都覺得不同的方法衣服干的快慢不一樣,那么,是哪些因素影響了衣服里面水的蒸發(fā)的快慢呢?”這下,學生又爭論開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歸結為衣服里面水的多少,有的指向光照……從學生的熱情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教師把這些因素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說,大家提到的這些因素到底有沒有作用,有哪些影響,還要經過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次,我們就把“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作為研究的課題。??選題很重要,我們所選擇的這個課題是學生及其家長在生活實際中碰到的問題。濕衣服晾干這是家家戶戶都會遇到的事情,這種
3、優(yōu)勢資源為學生訪問、調查、實驗探索提供了廣闊的活動舞臺,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它。于是,學生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那里調查。因素的設計從全面出擊到重點突破?在全班交流中,學生匯報了各自調查的情況,老師肯定了學生意見的合理性,又說,調查得到的結果只是假設,是否成立,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接著老師要求學生根據各自認同的“因素”分別組成小組,有“液體溫度”組、“空氣流動快慢”組、“液體表面積的大小”組,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探究方法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于是,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到各個小組參與討論并進行指導。?大約討論了10分鐘,教師讓各小組向全班介紹設計的
4、實驗方案。?“液體溫度”組的代表說:取等量的兩滴水滴在玻璃片上,在同一間房屋里,將其中的兩滴水放在酒精燈上烤,另一張玻璃片上的水放在室溫下,我們就比較這二種情況下的水誰先干。?教師評點:有點對比實驗的味道,也知道要控制變量——用等量的水種,但僅僅取水能說明問題嗎?其它液體又上不上這樣的呢??“空氣流動快慢”組也派了一個代表發(fā)言:“我們了解到有風與無風會影響蒸發(fā)快慢,所以我們一組在兩張玻璃片上分別滴上等量的水,二組兩張玻璃片上分別滴上等量的酒精,放在同一室內,兩組同學分別取一張玻璃片放在室溫下,另一張放在電風扇下,我們就比較這二種情況下的液體誰先干。?教師評
5、點:你們有自己的觀點,控制變量法也能很好的運用。“液體表面積的大小”組介紹的設計方案:用等量的液體滴在同一玻璃片上,使它們的表面積大小不同,。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比較這二種情況下的液體誰先干。這樣就可以驗證液體表面積大小對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影響。教師評點:保證這些液體是同種液體,也就是控制變量,這一點必須考慮到。如何使它們表面積大小不相同,保證它們的量相同,這一點必須做到。?這次交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根據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同學們改進后動手實驗得出了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幾點啟示???學生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所有參與實驗設計的學生都能認真地嘗試著做這項實驗。學生的實
6、際能力與科學實驗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一起參與討論,一起歸納、分析、提煉,指導學生運用簡潔的、啟發(fā)性的交流方式進行溝通,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訓練,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學生的探究活動,需要教師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指出實驗設計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從實際情境中獲得啟示,學習控制變量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過程,從探究實踐中悟得科學研究的真諦。?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導者,探究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前狀況下,大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7、。教師作為參與者與學生一起開展探究學習,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改善能力結構,增加對學生的多方面了解,提高專業(yè)水平,獲得專業(yè)發(fā)展。?中學的探究性學習對過去以學科知識為體系的課程結構提出了挑戰(zh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任務,它使學生在活動體驗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形成默會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的研究”正是出于這一目的。實踐證明,通過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種學習的確從課程結構的角度拓展了傳統(tǒng)教育所缺少的深入學生直接經驗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