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國法制史部分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名詞解釋:1.五聽:五聽是西周時期創(chuàng)立的審訊方式。就是采用察言觀色的方式進行審訊,進而判斷受詢者的供述是否屬實的一種方法:“辭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其言辭供述的虛假或矛盾;“色聽”,觀察其面部表情的變化;“氣聽”,觀測其呼吸及心跳的反常表現(xiàn);“耳聽”,觀察其聽覺的失常之處;“目聽”,觀察其眼神或目光的反映。2.五刑: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tǒng)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剕、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文景時期改革刑制,標志著奴隸制五刑開始向封建制五刑過渡,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
2、行。3.三赦三宥:三赦三宥是西周時期的刑罰適用制度。三赦指:對年幼無知的未成年人、年邁體衰的耄耋老人和有精神障礙的癡呆者等三種人的違法犯罪,除故意殺人的重罪外,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責任。三宥指:對不能正確識別犯罪客體的誤傷、不能恰當預見行為后果的誤犯,以及沒有主觀故意的過失等三種違法行為,可以給予減輕刑事責任的寬宥處理。4.春秋決獄:又稱“引經(jīng)決獄”、“經(jīng)義斷獄”。是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等人提出的一種斷獄方式,就是以儒家思想為斷獄指導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用儒家經(jīng)典,特別是《春秋》一書的“微言大義”作為分析案情、認定犯罪的根據(jù),并按經(jīng)義的精神解
3、釋和使用法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過渡形式。5.秋冬行刑:中國古代將死刑的執(zhí)行安排在秋冬兩季進行的制度。這一制度源于先秦,受德刑時令學說的影響,該學說為漢代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理論根據(jù),認為人們的任何行為都要符合天意,刑殺若不在秋冬進行會觸怒天神而遭懲罰。同時,秋冬行刑制度也考慮了不誤農(nóng)時的因素。6.親親得相首匿:創(chuàng)立于漢朝的刑法原則。指親屬之間可以相互首謀隱匿犯罪行為,不予告發(fā)或作證。至唐代時發(fā)展為同居相隱原則,擴大了相隱的范圍。7.八議: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
4、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創(chuàng)立于曹魏時期的《新律》。所謂“八議”,即議親(皇親國戚),議故(皇帝故舊),議賢(德行修養(yǎng)高的圣賢),議能(才能卓越者),議功(功勛卓著者),議貴(高級權(quán)貴),議勤(勤謹辛勞者),議賓(前代國賓)。這八種特殊人物犯罪,不適用普通訴訟審判程序,司法官員也無權(quán)直接審理管轄,而
5、必須上報皇帝進行決議,一般都能獲得寬宥處理。這一制度使官僚貴族的司法特權(quán)逐步法律化制度化,充分體現(xiàn)了同罪異罰的貴賤尊卑等級秩序。8.上請制度:創(chuàng)立于漢朝的刑法原則。就是在貴族官僚犯罪之后,一般司法官員無權(quán)審判,必須奏請皇帝裁判,皇帝可以根據(jù)犯罪者的具體情況——如和皇室的親疏關(guān)系,現(xiàn)任官職的大小及功勞的大小等,來決定如何減免其刑法。其源于禮之等級名分,是“尊尊”、“貴貴”原則的體現(xiàn)。9.存留養(yǎng)親:創(chuàng)立于北魏律,就是祖父母或父母年邁,家中又無成年子孫或期親近屬進行贍養(yǎng),該罪犯可以依法暫時不執(zhí)行所判徒,流,死刑,責成其回家盡孝,待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后,再執(zhí)行原來的
6、刑罰,以體現(xiàn)儒家所倡導的“親親”原則和孝道精神,是刑罰制度開始走向儒家化的具體體現(xiàn)。10.錄囚:始于西漢時期的司法制度。是封建時代皇帝或上級司法機關(guān)通過對罪囚的復核審錄,監(jiān)督和檢查下級司法機關(guān)的決獄情況,平反冤獄及督辦久系未決案件的一項制度。這一制度對平反冤獄、改善獄政和統(tǒng)一法律適用起了一定作用,也是古代實行審判監(jiān)督的一個途徑。11.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曹魏初年創(chuàng)立。各地的州郡縣都設(shè)置了大小中正官,由這些大小中正官按照出身家世,道德行狀,才能大小等標準,將本地士人定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提供給吏部作為選撥任用官
7、吏的參考依據(jù)。是由于人口流動過大致使原“察舉”制度難以實行而產(chǎn)生的。12.換推制度:由唐朝確定的為防止審判官因親屬,仇賢關(guān)系而在審判中徇私舞弊的審判回避制度。凡主審官與當事人系五服內(nèi)的親屬或姻親,系師生關(guān)系,曾為本部都督、刺史、縣令者以及此前有仇嫌關(guān)系者,均應(yīng)換推。另一種是同職連署連判的官員之間,如果是大功以上的親屬,也應(yīng)回避。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
8、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