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祝勇的“新散文”創(chuàng)作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論祝勇的“新散文”創(chuàng)作近年來,“新散文”在一些雜志和一批新銳散文家那里是一個不斷被強化的概念。祝勇作為其中的一員,不僅創(chuàng)作“新散文”,而且以編輯出版和理論主張倡導著“新散文”的方向。他的長文《散文:無法回避的革命》即使不被當“新散文”的“宣言”,至少也是其“新散文”觀的完整表達。所以,了解他的散文觀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他的“新散文”創(chuàng)作。 “散文領域幾乎是一個喪失了藝術標準的領域。”這是祝勇提出散文“革命”的一個前提,“散文表現(xiàn)出極強的依附性,也就是說,散文在本質上已經成了一種體制性文體,遠離靈魂真實,套牢現(xiàn)實功用。這樣,散文便成了一門手藝活兒,散文家成了能工巧匠。他們掌握著
2、一般人沒有掌握的技術,能夠制造出特殊的工藝品,時勢需要什么品種,他們就造出什么品種?!弊S略谶@里實際上指出了散文寫作存在的三個問題:“體制”對散文這一文體的鉗制、真實靈魂從散文中的消失和技術對散文藝術的傷害,而他對當代散文史及散文寫作的論述幾乎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祝勇在若干層次上分析了形成“體制散文”的諸多“體制”因素,如果我們避開他的分析可能帶來的分歧,應當肯定的是,他比較深刻地揭示了散文寫作背離散文本質的一些重要原因,涉及政治或者意識形態(tài)、文學制度、散文傳統(tǒng)、市場與大眾等許多方面。于是,他給散文的定義是:“散文首先是門藝術,記錄著心靈的奇跡,與正義、睿智、機敏、沉著同
3、時存在。它反對語言單純的通訊性質。那些僅有實用性、史料性等功能而不具備審美功能的文章,顯然應排除在散文之外?!薄白鳛楸磉_個性的工具,散文從一開始就與個體密切相連。也就是說,在構成散文的所有條件中,個體性是首要條件。個體性是自由的果,也是真實的因?!睆倪@個定義出發(fā),祝勇把“體制散文”的特征表述為“定數(shù)”,把“新散文”表述為“變數(shù)”。他認為:“當詩歌、小說、戲劇先于散文進行自我解救,散文革命的急迫性就更加突出,而這種革命,首先應從拒絕樣本、恢復文體的活力開始?!彼珜У摹靶律⑽摹闭巧⑽摹案锩钡拈_始,我們可以把這場革命簡單概括為:使散文回到自身?! ∪绻诟蟮姆秶飳徱暎覀?/p>
4、就會發(fā)現(xiàn)祝勇們的思想其實是對新時期文學和五四文學的一次回應。80年代中期以后,文學的“去政治化”以及“純文學”口號的提出與實踐,都被視為文學的自覺或者重返文學自身的努力。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以小說為代表的文學“革命”幾乎改寫了當代文學的歷史。在這個語境下,關于散文的“革命”問題也常有人提及,散文界也不乏以新的寫作與這一思潮遙相呼應,只是沒能形成小說界那樣巨大的聲勢。祝勇的這些主張,在精神上是80年代文學思想的一種延續(xù),而“新散文”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試圖把散文拉回到“革命”的文學中,讓“后衛(wèi)”變成“先鋒”,這也恰恰凸現(xiàn)了祝勇和“新散文”的意義?! ”M管祝勇在多篇文章中都強調“
5、新散文”的探索者們是“散文的叛逆者”,對散文界頑固強大的“傳統(tǒng)勢力”不屑一顧,但是如果承認五四散文也是當下散文寫作的一個傳統(tǒng),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對散文“個人性”的倡導仍是對五四散文精神的回應。郁達夫在解釋小品文的發(fā)達時曾援引周作人的一句話:“我魯莽地說一句,小品文是文學發(fā)達的極致,他的興盛必須在王剛解紐的時代”,并進而解釋道:“若我的猜測是不錯的話,豈不是因王剛解紐的時候,個性比平時一定發(fā)展得更活潑的意思么?”所以他總結說:“現(xiàn)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的強”。而當我們以“五四”散文作為參照,也會發(fā)現(xiàn)祝勇極力否定的“體制散文”
6、正是“五四”小品散文經歷主流意識形態(tài)規(guī)范后漸次形成的。周作人說小品文是在“個人的文學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敘事說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適宜的手法調理起來,所以是近代文學的一個潮頭”。當五四時期崇尚的“個性”不斷被“階級”、“民族”、“國家”、“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市場”這些巨型的時代話語所替換,這個“潮頭”也在經歷了深深淺淺的河道、大大小小的河口后被削平了。30年代開始,作家被整合進一個統(tǒng)一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宏大敘事中,朱自清那種對現(xiàn)代小品散文的“絢爛”的總結也成了明日黃花。1934年阿英在他的散文評述中區(qū)分了兩種作家,一種是“拿起筆來寫小品作戰(zhàn)”的
7、,另一種是“閑對美人花草,作畫彈琴”的,并且批評后者是“稿紙上的散步,絲毫不接觸苦難的人間”,是“向小品文的沒落方面走”。小品文或者說散文在未來的許多年中終于成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隊,它們的確是接觸社會和人間了,但是當我們堅持把散文看做“知識分子精神與情感最為自由與樸素的存在方式”時,卻發(fā)現(xiàn)散文作為一種文體雖然存在,散文自由揮灑的精神卻被埋葬了。即使在被譽為“思想解放”或者“回到‘五四’”的80年代,這個“潮頭”仍然沒能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當詩歌、小說、戲劇都紛紛展開文體實驗,力圖在內容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