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廣法寺與雍仲拉頂寺關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廣法寺與雍仲拉頂寺的關系廣法寺與雍仲拉頂寺的關系.txt人生在世,難敵宿命,沉淪其中。我不愛風塵,似被前緣誤??!我只為我最愛的人流淚“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贏了你,我可以放棄整個世界廣法寺與雍仲拉頂寺的關系熊文彬廣法寺,藏語稱之為bsTan-vphel-gling或dgavldangling,位于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安寧鄉(xiāng)末末扎村內,由乾隆皇帝下令建于1776年,為清朝中后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最大的格魯派寺院。出任該寺堪布及其主要高級宗教職務的宗教人員都由清朝中央政府理藩院委派,輪流在此進行管理并傳播格魯派教義。堪布等人的薪俸和口糧不僅由清朝中央政府直接供
2、給,而且整個寺院還有清朝中央政府劃撥的八百由土地,以維持整個寺院的生計。與此同時,乾隆皇帝還下令在小金縣修建了另一座格魯派寺院勝音寺,作為廣法寺的分支寺院。除寺院規(guī)模外,勝音寺與廣法寺的待遇相同,堪稱清朝的皇家寺院,地位極其特殊,堪與北京城內的皇家寺院媲美。據(jù)大量翔實的漢藏文文獻記載,廣法寺的前身為清朝前期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帶最大的本教寺院雍仲拉頂寺。廣法寺就是在雍仲拉頂寺廢墟上修建而成的。本文在此擬就這兩座著名寺院的關系、演變的過程及其當時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進行一次梳理。一、乾隆初期前的雍仲拉頂寺雍仲拉頂寺,在清代漢文文獻中稱之為雍中喇嘛寺,當時為促浸土司屬下管理的一
3、座本教寺院。歷史上,這一帶地區(qū)即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qū)、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等部分藏族聚居區(qū)被稱為嘉絨藏區(qū),由十八個土司分別管理,促浸土司即是其中之一。促浸,漢文文獻稱為金川,因該地盛產黃金而得名。金川一名最早出現(xiàn)于隋代,當時在此設有金川縣。唐朝時此地屬維州(今理縣薛城)管理,至明朝時隸屬雜谷腦安撫司(今理縣縣城),其首領哈衣麻衣喇嘛曾受封演化禪師,并受印信。后其孫莎羅奔帶領土兵隨將軍岳鐘琪征西藏有功,遂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金川安撫司,莎羅奔號大金川,而以原土司澤旺為小金川,(1)金川于是一分為二,出現(xiàn)了大小金川之稱。在地理位置上,金川縣西與丹巴縣交界,東與
4、馬爾康縣接壤,南與小金縣相鄰,北與壤塘縣毗鄰,一直與上述諸縣境內分布的革什咱、贊拉、綽斯甲、巴底、巴旺、索磨、松崗等土司相處,關系甚為密切。嘉絨地區(qū)自唐代以來一直虔誠信仰本教,現(xiàn)在丹巴縣境內的墨爾多山是此地最大的本教圣山,至今前往朝拜的人仍絡繹不絕。盡管文獻對本教在這一地區(qū)的早期活動缺少比較明確的記載,但從清朝中期的漢文文獻來看,此地是本教極為活躍的中心地帶之一,因為《平定兩金川方略》僅在金川一縣內就提到了舍齊寺、拉枯寺、噶爾丹寺等諸多本教寺院。與此同時,據(jù)夏扎·扎西堅參撰著的《嘉言寶庫》一書記載,由于吐蕃時期西藏大力弘揚佛教,打擊本教,因此大批本教徒將自己的經典藏匿起來,以供后世
5、弘傳自己的教義所用。當時,有大批本教經典就藏匿在嘉絨地區(qū)。后來僅在墨爾多山附近就出土了三大箱的本教經典,其中一箱有三十部經典,一箱有三十五部經典,另一箱有二十九部經典,共九十四部本教經典,(2)經典的內容幾乎涵蓋本教教義和儀軌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還在墨爾多山西面的察臥日巴讓夏地方發(fā)現(xiàn)了許多策旺仁增(Tshedbangrigvdzin)傳授的經典。(3)如此眾多本教經典在此地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表明,本教是這一地區(qū)廣為流行的主要宗教。正如記載的那樣,“這片地方雖有六十二座其他教派的寺院,但格魯派沒有多大的勢力,惟獨本教盛行”。(4)雍仲拉頂寺位于大渡河東岸的河谷上,南北兩山對峙,依山臨河而
6、建,距離丹巴縣境內嘉絨地區(qū)的本教圣山很近,只有五十公里之遙。盡管當時的寺院建筑大多已不復存在,但從定西將軍阿桂于1776年3月8日向乾隆皇帝呈報的寺院建筑圖樣可知,該寺當時裝飾有金碧輝煌的大金頂和銅瓦,建筑極其華麗、精美,規(guī)模十分宏大。乾隆皇帝看完圖紙后,不僅說建筑“形勢頗覺可觀,此系番地最大廟宇,其材料裝飾有用者多”,(5)而且指示阿桂:平定金川后,將該寺的木料、所有銅瓦及裝修華美什件拆運來京,擇地照式建蓋,以便仿造、以紀武成盛績??梢?,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還是從裝飾上來看,雍仲拉頂寺都不愧為是嘉絨地區(qū)最大的本教寺院之一。關于雍仲拉頂寺的修建年代,由于缺乏翔實、確切的文獻記載,學術界至
7、今都尚無定論。據(jù)《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傳佛教史略》,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中之一認為,該寺建于2世紀,為一位名叫雍仲拉西的本教僧人所建,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該寺建于唐代。前者據(jù)傳說,德足(今馬爾邦鄉(xiāng)獨足溝)有一位名叫謝思若撲杰爾的人夜宿巖洞,有菩薩來托夢,說:“你要在尋找到失物的地方建屋居住,我將傳授你超度眾生的法術。”清晨,謝思若撲杰爾醒來,不見自己的鞋帽,看洞外,一層白雪鋪地,雪地上有狐貍的足跡,便順狐貍的足跡尋找遺失的鞋帽。他翻山越嶺,涉過河流,行至一處彎月形的大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