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

ID:21414103

大小:63.0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8-10-21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_第1頁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_第2頁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_第3頁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_第4頁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_第5頁
資源描述:

《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晚近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空場”19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美學的建構是在論爭中行進的。其中實踐美學”為了應答“后實踐美學”的質(zhì)疑與批評,不斷調(diào)整自身的思想方法而有所發(fā)展,并衍生出“實踐存在論美學”、“新實踐論美學”等新變種,彼此之間相互發(fā)難、攻訐。這種“跨世紀的論辯”構成了中國當代美學的基本學術生態(tài),既活躍了學術研討的氛圍,也推動了中國當代美學的進展。但冷靜反思晚近的美學論爭,可以發(fā)現(xiàn),其間存有一個多方相互遮蔽而導致的“盲點”,這個“盲點”就是“身體美學論爭中的“身體維度”的空缺,不僅因糾纏于學理思辨而造成自說自話、降低學術生長效益的缺憾,而且因西方美學已趣傳統(tǒng)的“意識美學”、“精神美學”的老路而

2、發(fā)生了“身體轉向”,致使中西美學對話的平臺出現(xiàn)了錯位,同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有效利用具有身心互滲特質(zhì)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資源的契機。一、美學的哲學根基:抽象營構“無身之心”1980年代以來,在學術界批評的策動下,李澤厚奠基于“實踐本體論”之上的實踐美學有了“主體性實踐美學”或“人類學本體論美學”的新變異。這種變異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原有的認識論、反映論的偏頗,美學探討得以進人本體論層面。但毋庸置疑,“主體性實踐美學”或“人類學本體論美學”的哲學根基仍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與“實踐”概念之上,這里的“實踐”概念“不僅是使用一制造工具的生產(chǎn)活動,而且也是產(chǎn)生人的倫理規(guī)范和意識,是有主體間性的并且

3、,李澤厚聲稱從哲學史的角度看,這種哲學應追溯到康德?!笨档率降亟庾x馬克思主義“人性”觀和“實踐”觀并以此建構美學體系,意味著后期的“實踐美學”并未改變“意識美學”、“本體論美學”的舊貌。這種美學建構路徑在“實踐存在論美學”和“新實踐論美學”中得到了更為精細的推演:前者致力于從馬克思“實踐”學說與海德格爾存在論的相互融合中尋求實踐美學的發(fā)展出路,后者則致力于憑借康德、席勒和黑格爾等思想資源來闡釋實踐概念的現(xiàn)代內(nèi)涵。這些以帶有“實踐”標簽的本體論作為哲學根基的美學理論均通過拓展“實踐”概念的地盤,使其涵蓋倫理實踐、精神實踐的內(nèi)涵,并與文化符號的操作活動貫通起來。這樣做的學術效益如何呢?用“舊實踐”

4、或“新實踐”學說恐怕都很難貼近審美現(xiàn)象本身。有學者這樣解釋其緣由:“由于在他的體系里,物質(zhì)生產(chǎn)實踐被強調(diào)是歷史的、物質(zhì)的、群體的、理性的因而很自然地推導出歷史、物質(zhì)、群體、理性的決定作用。盡管李澤厚極力想改變這種單向的格局,也大談心理、精神、個體、感性,但只要體系不變,就無濟于事。因為這些思想融不進體系,而只能是外在的?!边@種身心分離、無身之“心”單極膨脹的隔閡,我們在李澤厚的“心理本體”、“情本體”中可以看得更為清楚。在筆者看來,李澤厚懸設“工具本體”向“情感本體”(“心理本體”)的轉換同他放大實踐概念的外延、壓縮其內(nèi)涵以貼近“美本身”在邏輯意義上是一致的。這樣情感本體”就被提升到了審美本體

5、論的高度從程朱到陽明到現(xiàn)代新儒家,講的實際都是‘理本體’、‘性本體’。這種‘本體,傾于以權力控制為實質(zhì)的知識一道德體系或結構之下。我以為,不是‘性’(‘理’),而是‘情不是‘性’(‘理’)本體,而是‘情本體’;不是道德的形而上學而是審美的形而上學,才是今日改弦更張的方向。”不過,這種“改弦更張”仍處于“工具理性”的魔歐t內(nèi)。也就是說,工具本體對心理本體、情感本體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梢?“情本體”、“審美的形而上學”是一種無肉身的抽象玄奧的精神本體,這正是哲學美學所共有的理論宿命。那么,對“實踐美學”進行“脫胎換骨”予以超越的“后實踐美學”是否使美學擁有了“肉身性”呢?總地說來,無論是潘知常的

6、“生命美學”、楊春時的“超越論美學”,還是王一川的“體驗論美學”,抑或張弘的“生存美學”,都以“生命”、“生存”或“體驗”作為美學理論運演的邏輯起點,有著明顯受西方當代美學超越主客體對立思維模式影響的痕跡。作為當代西方審美主義者、存在主義者的典型代表,海德格爾的現(xiàn)象學只是抓住了“此在”、“上手”、“思”或“語言”等幾個概念,即虛幻地抓住了幾束阿多諾所饑諷的“沒有發(fā)光體的光”。這表明,在海德格爾那里在世界之中”的“此在”(主體)充其量只是“身影”而不是“肉身”,故他最終未能認識到“肉身”對于“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始基意義。這一點只是到了梅洛-龐蒂的身體現(xiàn)象學那里才有了根本的改觀。所以說,“后實踐美

7、學”的“生命”、“生存”或“體驗”等概念雖然指認了個體性、精神性和超越性的審美活動不同于物質(zhì)實踐活動的特性,已或多或少地突破了傳統(tǒng)美學的主客體二分的思維模式,但并未從根本上擺脫無境域、無肉身的哲學美學困境。“后實踐美學”認為,憑借生存、審美的主體間性,可以避開審美現(xiàn)代性一味滑落于感官和肉體的悖謬從而能有效地走出審美現(xiàn)代性或現(xiàn)代審美主義的困境”。果真如此?在筆者看來,要想真正確立主體間性在審美領域中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