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周易》中的道德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周易》中的道德觀道德這一語詞,在《周易》中簡稱為“德”,常與“天”、“龍”、“君”等詞連在一起,組成“天德”、“龍德”、“君德”等概念。如:“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象傳》)“天德”的內(nèi)涵是不爭強好勝、自以為首。這一內(nèi)涵是由龍升到最高處,已經(jīng)達到最大極限,必然向其相反方面轉(zhuǎn)化這一想像中的現(xiàn)象中抽取出來的??梢姟疤斓隆敝傅氖巧鐣幸话愕钠毡榈牡赖?。這個“天”不是指自然界中的天,也不是所謂的“天帝”,而是從哲學(xué)角度對社會中的人和事物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概括。“不爭強好勝、自以為首”當(dāng)是對原始社會中實行禪讓制度的美好追戀,對殷周之際發(fā)生的你征我戰(zhàn),為爭霸天下進行的流血戰(zhàn)
2、爭的撻伐,故此,把“不可為首”視為“天德”?!俺蹙湃眨骸疂擙埼鹩谩沃^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薄?《文言》)在這段話中,提出了“龍德”這一概念,其內(nèi)涵是隱而不現(xiàn),也就是說既不謀求改變世道,也不爭取成名,離開世俗孤獨自處卻不煩悶,不被人理解也不苦悶,意志堅定不動搖,這就是“潛龍”。所以,“龍德”結(jié)合這段文意,應(yīng)理解為“潛龍之德”。這段話,假托孔子,以形象說理,借潛龍的“德”,描繪出一個避世隱者的形象,與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的思想相吻合。雖然其中不乏消極成分,但“遁世無悶”卻
3、不失為安慰不得志者的一劑良藥,這種思想發(fā)展到魏晉時期,被嵇康高度概括為:“達則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與山巨源絕交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性格特征之一?!半[”,是“潛龍”之德,若“龍”由潛藏而出,有所作為時,其“德”該如何?《文言》說:“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中正者,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兑住吩?,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這里進一步論述了“龍德”的內(nèi)涵是:合乎中道,持正不偏。具體說來有語言真實守信,做事謹慎,防止邪心雜念而存留誠心,有功于社會而不居功自傲,使德性更博大,用以感化世人等內(nèi)容,并明確指出:“龍”即“
4、君”,“龍德”就是“君德”。君王要具有合乎中道,持正不偏的品德,那么,一般的人該如何呢?“九三日:‘君子終日乾乾,夕若惕,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文言》)“進德修業(yè)”,為君子指明了品德修養(yǎng)所要達到的境界:必須不斷地推進自己內(nèi)在的品德修養(yǎng)和外在的品德表現(xiàn)?!爸倚拧?,就是推進內(nèi)在的品德修養(yǎng),為君子修養(yǎng)品德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同時“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同上)要不斷地及時地“進德修業(yè)”,才不會有過失和災(zāi)害,為君子提高修養(yǎng)提出了經(jīng)常性的要求。由“天德”而“龍德”、“君德”,直至到君子進德修業(yè),是在逐漸深化、具體,并建構(gòu)了一個縝密的道德觀的體系,
5、具體說來,《周易》的道德觀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是為人要“以成德為行”。一個人的行為目的是什么?《周易》認為要看其是否合乎成就其德性?!段难浴氛f:“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边@是說君子是以成就德性作為行為的目的的。一個人的行為是經(jīng)常的,天天為人所看見的,所以要“成德”,“成德”的具體途徑是:“學(xué)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德也?!?同上)力學(xué)以聚積才識,好問以明辨是非,以寬厚的態(tài)度待人,以仁恕的胸懷接物,做到這些,便是成就了德性,具備了君子應(yīng)有的品德?!断髠鳌氛f:“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薄睹韶浴返呢韵笕缛鲎缘叵?,可大可小,其作用有有利于人的一面,也有可能害人
6、的一面,去害就利,就在于人的果決行動,因勢利導(dǎo),否則就會漫浸害人,所以,要敏于行,在實踐中培育果決行動的德性。這是“以成德為行”的具體要求。同時“以果決育德”還要講究策略,按照《周易》的說法是:“山下有風(fēng),蠱。君子以振民育德?!?《象傳》)山下有風(fēng)是《蠱卦》的卦象,山剛風(fēng)柔,應(yīng)該做到剛?cè)嵯酀?,君子要有這種精神,以柔濟剛,振奮民志,以此為任,便是培養(yǎng)了德性?!耙猿傻聻樾小?,并要“以果行育德”,“以振民育德”是人們具有道德的起點,即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想著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規(guī)范,合乎者是君子,結(jié)果是吉利的,否則便是不好的,對于那些不能及時“以成德為行”的人,《周易》提出了告誡:“天地不
7、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象傳》)“以儉德辟難”是為《周易》道德觀的第二點,它的意思是:天與地不相交通,(事物沒有變化,死水一潭)這是否象,此時君子應(yīng)以修德自養(yǎng)、避難保身為宜,切不可要求升官發(fā)財,自取災(zāi)咎。這里實際是在講德性修行不夠,還不具備出世作為的條件而硬要有所去為,則結(jié)果是壞的、是兇的。這里向人們提出了在社會上有所為之前應(yīng)“以儉德辟難”為前提。如果“德薄”而身居要位,其結(jié)果更壞。《系辭下》說:“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