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微乳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微乳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中藥的微乳制劑,是一種新型的藥物載體制劑,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專家及臨床工的青睞。學者利用中藥多成分的特點,在處方的設計方面進行探究,結合我國中藥劑型,進而制備注射、口服和透皮等中藥微乳制劑,通過微乳制劑給藥的方式,逐步在中藥制劑范疇中處于重要的地位?! 娟P鍵詞】微乳制劑;中藥;研究 微乳制劑是通過一定的化學技術,以超微細狀態(tài)均勻分布在水中,這樣可形成透明的微乳狀的均相體系。Hoar等學者在1943年提出了微乳這一概念,之后就被作為難溶性藥物的載體逐漸應用到藥學領域,以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從而改善吸收。近些年,微乳的
2、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在中藥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越來越受到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的青睞。本文章就微乳在中藥領域方面的應用做一綜述?! ?微乳液的形成 微乳液是由三種以上成分所制成的,它包括水、油、表面活性劑等。Schulman首先發(fā)明的微乳劑,把水、表面活性物質(zhì)、有機溶劑混為一體,最后在混合溶液中滴入醇劑,制備乳化劑體系,這樣制備成的乳化劑是比較穩(wěn)定的,主要是因為其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及表面活性劑與油、水的比例。乳化劑的作用主要是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其可溶于水中或油相中,從而變成細小的液滴,并且還能在液滴表面形成保護層,從而阻止了液滴之間的凝聚,形成穩(wěn)定的乳液,
3、使中藥微乳制劑的穩(wěn)定性增加,吸收增加,從而提高藥物的生物活性[1]?! ?微乳制劑的作用 2.1用于口服給藥 微乳制劑可制成口服藥物制劑,通過胃腸道吸收給藥,以微乳劑為載體的藥物直接與胃腸道的上皮細胞相粘附,使藥物的吸收率大大升高,提高了藥物的利用程度,同時也可增加藥物的靶向性。比如說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成分,可以做成微乳制劑,其在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方面療效很好,在腸道吸收呈一級動力學,吸收也好。也有學者研究水飛薊素乳化制劑,其在0.1mol/L鹽酸中15分鐘左右可完全溶出,制備簡單,可大量生產(chǎn),并且還有學者制備出微乳化濃縮物,可提高生物利用
4、度[1]。有專家將中藥制成微乳制劑,裝于甲醛化的膠囊中,再附以一系列聚合物,制成了pH依賴性的控釋制劑。經(jīng)過動物實驗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微乳劑通過動物的胃,到達小腸時才開始溶解,在結腸中可以完全溶解,被腸道吸收,所以微乳劑型適合兒童和不能吞服固體劑型的患者服用。 2.2用于注射給藥 微乳也可用于注射給藥,注射后藥物在微乳中能重新再分配,從而延長了藥物的釋放,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2]。由于微乳的粒徑比較小,注射面積小,粘度也很低,注射時不會引起疼痛,因此可以用于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在注射紫杉醇注射劑時,發(fā)現(xiàn)常常伴隨有過敏癥狀,經(jīng)研究,這是聚氧乙烯蓖麻油引起的
5、過敏,將其減量后,再次制備成紫杉醇微乳注射液,便可發(fā)現(xiàn)過敏反應有所減輕。微乳作為難溶性藥物的載體,還具有其他的優(yōu)點,穩(wěn)定性高、易于制備、載體藥量大等有點。Cortesi等學者制備了紫樹堿微乳注射制劑,發(fā)現(xiàn)喜樹堿在微乳中的溶解度相比于膠束溶液更大,最大的載體藥量可以達到500ug/ml。 2.3用于外用的透皮吸收制劑 近幾年,微乳透皮制劑在透皮給藥載體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它具有增加親水性藥物或親脂性藥物的溶解度,能提高藥物的透皮速度等優(yōu)點。因為人體的角質(zhì)層會影響藥物的透皮吸收速度和劑量,但是只要微乳接觸到機體的角質(zhì)層,就有可能改變藥物的吸收途徑,從
6、而促進藥物經(jīng)皮膚進入人體體循環(huán)的速度。相關的研究者將心血管藥物普萘洛爾制成微乳制劑,其溶解含量明顯要高于普通的水溶制劑[3、4]。雷公藤內(nèi)酯具有抗炎抗腫瘤等活性,由于其具有難溶性,在臨床上常常受到限制,Chen等學者制備了包含有雷公藤內(nèi)酯的微乳,發(fā)現(xiàn)載藥量與透皮速度之間呈線性相關性,說明雷公藤制成微乳制劑后載藥量和透皮速度大大增加。趙永哲的研究發(fā)現(xiàn),苦參堿微乳透皮給藥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具有更加持久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用藥順應性,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5]?! ?中藥微乳制劑的市場 微乳作為藥物載體的優(yōu)勢是其他藥物載體所
7、不能相比的,其在藥物制劑及臨床方面的應用也日益廣泛,臨床應用價值日益提高,具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目前,微乳是一新型的理想藥物釋放載體,但是在安全性和稀釋后是否能保持其穩(wěn)定性方面還未出現(xiàn)相關研究,大大程度上阻礙了中藥微乳制劑的研究進展,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