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喪事用文格式、范文、習(xí)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喪事用文格式、范文、習(xí)俗目錄1、封面……………………………………………………12、目錄……………………………………………………23、名詞解析………………………………………………34、挽幛……………………………………………………75、挽幅……………………………………………………86、喪告……………………………………………………97、封喪……………………………………………………108、挽帶(花圈上下款)…………………………………109、挽聯(lián)……………………………………………………1110、禮桌……………………………………………………2211、悼詞……
2、………………………………………………2312、祭文……………………………………………………2513、喪事舊俗14、喪事朱砂符樣15、待續(xù)喪事用文格式及范文(挽幛挽幅挽帶挽聯(lián)喪告悼詞祭文)一、名詞解析:(挽幛、挽幅、挽帶和挽聯(lián))挽幛和挽幅,是用以為悼念死者而撰寫的一種區(qū)別于挽聯(lián)的挽書,是一種哀悼的禮品,被用來懸掛于死者的家庭、靈堂、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的場所等。1、挽幛、挽幛多是獨立成幅的,也稱"禮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綢布作成,也有用紙糊裝裱成軸的,稱為"禮軸"。為了便于懸掛,挽幛一般為豎式,上面的文字為直寫。挽幛,就是哀吊的禮品,也稱禮幛。挽幛通常
3、用整幅綢布做成,有用紙的立軸,能稱"禮軸"。為民便于懸掛,幛子通常豎幅,上面的文字也直寫,也有用橫寫的。挽幛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jǐn)?shù),有只寫一個"奠"字的,但通常以四個字為多。挽幛用語可用固定詞語,也可撰合適的辭句。但應(yīng)注意,"挽幛"屬哀悼送禮用的,其用辭應(yīng)具有褒揚、吊唁之意。挽幛只在死者靈堂出殯當(dāng)日張掛,通常多用7尺白布寫字。若是采用直寫方式,就必須從右向左字排三部分書寫;若是采用橫寫方式,則應(yīng)從上往下安排三部分書寫。第一部分,面向幛子右手邊(或頂邊),頂頭主要寫死者姓名加頌詞稱呼。第二部分,正中間寫祭幛語,字距要一致,如寫挽聯(lián),則兩邊對稱,也可
4、不要這一部分,直接寫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面向幛子左手邊(或底邊)頂尾寫送祭幛人姓名加身分稱呼和悼詞,如送祭幛者與死者系親屬同姓,送者可只署名,不寫姓。2、挽幅、挽幅,也是挽書的一種,它與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橫掛的,挽幛則都是豎掛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為橫寫。挽幛、挽幅的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jǐn)?shù),有只寫一個"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為多。挽幛、挽幅用語可用固定的詞語,也可以自己撰寫合適的詞句,但應(yīng)注意挽幛、挽幅屬哀悼送禮之用,在文字措辭上,要直抒胸臆、真摯凝煉,頌揚而不過褒、哀痛而不凄慘,應(yīng)具有褒揚悼念之意。挽幛、挽幅的制作挽幛、挽幅的
5、制作沒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體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決定;白字黑紙或黑字白紙,也可以布代紙。挽幛是豎掛直寫方式,文字必須從右向左分三部分書寫;挽幅是橫掛橫寫方式,文字則應(yīng)從上而下分三部分書寫。例:挽幛實例挽幅實例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邊(挽幅上頂邊)頂頭寫上死者的姓名加頌詞(亦稱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間寫上祭悼語,祭悼語一般不要超過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邊(挽幅底邊)頂尾寫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稱呼和時間。3、挽帶、挽帶,也有叫"花圈挽聯(lián)",是為了表達(dá)對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獻(xiàn)
6、花圈、花籃時撰寫的聯(lián)語。挽帶也由上半聯(lián)和下半聯(lián)組成。在實際應(yīng)用中,挽帶的寫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書寫時要慎重選擇挽語的用詞,尤其是上半聯(lián),對死者頌詞稱呼不能搞錯,因人用詞,恰如其分。上半聯(lián)、下半聯(lián)的寫法因用詞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常用的上半聯(lián)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聯(lián)有"敬挽"、"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獻(xiàn)"格等。挽帶的長短、寬窄要視花圈、花籃的大小裁剪,挽帶的下端要剪出二個尖角,掛在花圈、花籃上呈八字型。書寫挽帶的字體可以是行書,也可以是楷書,但必須是同一種字體,通常是白底黑字
7、。在書寫格式上,一般下半聯(lián)的第一個字要比上半聯(lián)的第一個字低1-2個字的位置。例:沉痛悼念×××同志友×××敬挽××恩師千古學(xué)生×××拜挽悼念×××仙逝鄰里×××哀挽敬愛的爸爸安息吧女兒×××泣挽哀祭文是專門用于治喪過程中的應(yīng)用類文體。雖然內(nèi)容單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寫作上和形制上卻有較高的要求,不能馬虎敷衍。4、挽聯(lián)、挽聯(lián),是古時候挽歌的變體。挽歌是古時哀悼死者的喪歌?!稌x書·禮志》中"魏漢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zhí)紼者挽歌。新禮以為挽歌出于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古喪歌有《薤露》、《蒿里》兩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為挽歌"。
8、挽聯(lián)作為悼念死者的一種文體,是漢民族民間的喪葬風(fēng)俗,流行于全國各地。起初多以詩、詞、歌等韻文體表達(dá)對死者的哀悼之情,后漸漸形成一種對聯(liá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