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談素描情感——繪畫教學之隨想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談素描情感——繪畫教學之隨想摘要:素描作為繪畫的一門基礎課程,教師都有相當程度的重視。素描表現中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對學生以后繪畫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是無可質疑的。一般認為素描的表現在于觀察分析、感受和理解。若要真正理解、感受到其中的內涵,也許是一個艱辛而又“枯燥乏味”的過程。那么,就沒有一種方法(或者叫做方式)使素描變得有一點點的輕松愉快嗎?肯定有的,那就是——“素描情感”。關鍵詞:情感心理狀態(tài)物我交融動感力量靈感素描情感與色彩情感一樣也是人賦予的(這里不再贅述),是人感性心理狀態(tài)的具體體現,是“物我交融”的一種審美狀態(tài)
2、,是素描學習的動感力量;是靈感思維活動的前提條件。一、素描情感是人感性心理狀態(tài)的體現“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為人類以心靈關照世界整體的方式,同時也是人類進行藝術生產的方式”。我們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看出:在藝術“生產”中,人的主觀心理因素是起主導作用的。“藝術生產的全過程,情感意向始終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最活躍的元素”。帶情感意向的表現在素描表現的整個過程中應該是主導形式。雖然在基礎素描的訓練中,我們不能過多的強調主觀意向的東西,但是,情感是出于個體主觀的本能,面對所畫對象不可能視而不見,有所見必有所想,有所想必有所感。從“所
3、見”到“所想”再到“所感”是一個反復循環(huán)認識、感受的心理過程,也是在素描表現中必須所具有的一種感性心理狀態(tài)。在素描訓練中惟有把這種心態(tài)逐步、反復的引向深入,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素描認識高點。往往有的老師認為:在基礎素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是要“手把手”的教,才能使學生理解。顯然這樣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因素,更壓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可取的。試想我們“捏著”學生的手,又怎能讓學生“放開一點”畫呢?二、素描情感是“物我交融”的一種審美狀態(tài)在人與自然物的關系上,我們與西方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人站在自然物之外研究、模仿
4、。在他們那里,人與自然的主客界限十分鮮明,所以他們尤其感到自然偉大。即使想象中翱翔天國的小天使,也離不開像鳥兒一樣的翅膀。中國人是站在自然物之中與自然物神交的。在我們這里,人與自然的主客界限較為模糊。我們的主張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所以我們不感到比自然渺小。我們想象中的“飛天”可以無翼而飛。中國人跟自然物之間的關系比西方人密切。我們把自然物看得和人一樣有呼吸、有生命、有感情。正如金圣嘆:《魚庭貫聞》中有“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客觀存在的事物只要被人發(fā)現了它的美之所在
5、,同時也就意味著它與人已經互為交流、互為滲透。比如,在你看來,從江邊帶來的“玩石”已經是一件藝術品一樣。石頭里有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中閃爍著石頭的影子,在某種程度上石頭和你已經互為一體了。這就是中國人“物我交融”的審美觀。在我們的素描教學中匱乏的就是這種“物我交融”的審美狀態(tài)的培養(yǎng)與遞嬗。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成天埋頭于畫板前麻木的做著重復而相同的描繪動作,不管是蔬果、花瓶還是人物、石膏千篇一律——精神有加關愛不足。同學,你累不累?老師們還談論著這個學生如何如、如何的努力刻苦——真的要讓學生把鐵棒磨成繡花針嗎?老師
6、,你對不對?在素描寫生教學中,我們應該也是必須從情感上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把眼前的“靜物”、“人像”“石膏像”……當作具有審美意義的“玩石”,從內心深處迸發(fā)出一種表現的欲望。有的人問:“人各有所愛,你總不能讓不愛吃大蒜的人吃大蒜。”我的回答是:“不愛吃”是一種習慣,不等于“不能吃”,“不能吃”是病人。老師的任務就是要把“病人”變成一個“愛吃、會吃大蒜”的人。所以,法國的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其實,人與自然物之間的關系是在想象、創(chuàng)造的實踐中逐步密切起來的。正所謂“人到花里去,花到
7、人里來”。我們不是常說:“不在于畫什么,而在于怎么畫”;“美,不在于得到之后,而在于追求之中?!蔽覀円部梢赃@樣認為:“物我交融”的審美情感過程的深與淺,最終決定了素描的愉悅與枯燥,也決定著你得到的多與少,是一種發(fā)現、感受“美”的審美狀態(tài)。三、素描情感是素描學習的動感力量“情到深處人孤獨。”然而,孤獨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它是對人生、對藝術有著真正獨特的感受、獨特的思想和最強烈的愛,渴望理解而又不可得的一種先行者的心態(tài)。當然,我們不會讓學生有這么“巨大”的孤獨感,只要求學生認識到并理解這種獨特的審美情感:孤獨是一種甘于寂寞的精神
8、狀態(tài)和境遇,沒有孤獨,不可能有“發(fā)現”的愉快和“創(chuàng)造”的幸福。我們都知道:具有“藝術細胞”的眼睛常??梢栽诳吹靡姷纳罾锇l(fā)現看不見的詩情畫意。那么,這“看不見的詩情畫意”是什么?它就是畫者“物我交融”的審美情感。我們前面說到過“物我交融”的審美情感過程的深于淺,最終決定了素描的娛悅與枯燥。因為,只要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