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論泰戈爾對印度森林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論泰戈爾對印度森林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 內(nèi)容摘要:印度是世界文明的發(fā)祥地,與中國一同躋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印度是一個有著狂歡的宗教神秘主義色彩的國家,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為聞名展示了一種獨特的價值理念和思想體系。本文主要通過印度的森林文化來探究印度人的生活理念,并探索偉大的“詩哲”泰戈爾對印度森林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探究印度的精神信仰、對自然萬物看法及理性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 £P鍵詞:森林文化梵我同一親證 遠古時代的印度,許多地方森林密布。充沛的雨量和炎熱的氣候特別宜于林木的生長。森林常常是印度古代仙人靜思悟道之所,廣闊的林海為印
2、度先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使智者們能以沉湎于精神追求而無腹中之憂,可以說森林是印度文明發(fā)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孕育了印度古老的文化。這種以森林為源頭的文化,其思想對印度闡述了及其深遠的影響,使印度人很崇尚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注重精神追求。印度被譽為“宗教博物館”,雖然宗派林立,新宗派不斷產(chǎn)生,舊宗教不斷發(fā)展,而且各宗教在世俗生活和文化發(fā)展上影響不同,但有著基本的印度精神,那就是重精神,輕物質(zhì);重靈魂,輕肉體;重直覺,輕理性。所以在印度自古以來最受人尊敬的不是國王、皇帝、軍事領袖,而是拋棄私欲和財產(chǎn),在森林凈修的圣賢們。泰戈爾說:“4賢者是什
3、么人呢?他們是以充滿智慧的認識而獲得最高靈魂的人;是在統(tǒng)一的靈魂中發(fā)現(xiàn)最高靈魂和內(nèi)在的我具有完美和諧的人,是內(nèi)心擺脫了全部私欲而親證到最高靈魂的人;是在今世的全部活動中感受到他(最高神),并且已經(jīng)獲得寧靜的人;賢者是全部證悟到最高神的人,他們已經(jīng)找到永久的寧靜,與萬物結合而進入到宇宙生命之中?!边@段話是泰戈爾對圣賢們的精神總結,也是泰戈爾人生的價值追求。 一、擺脫無明,追求無限。佛教所宣揚的從無明到佛的人生解脫過程其實也就是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泰戈爾認為,人具有雙重性質(zhì),既有有限的一面,又有無限的一面,他是有限與無限的結合。泰戈
4、爾把肉體和肉體性質(zhì)看作人的無限方面,它代表人的低級屬性。人的“無限自我”代表人的高級屬性,是人體內(nèi)的“生命之神”或“靈魂”,它是人的精神層面,是與宇宙最高本體梵或神溝通的橋梁。泰戈爾在《一所東方大學》說:“統(tǒng)治我們印度的宗教理想應該是怎樣的呢?在印度宗教生活中,一個歷史不變的理想是穆克蒂,即從自私心的掌握中解放人的靈魂,通過在快樂中求得同神的交流。它是我們心靈的真和美,即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見解,我們自覺的與神的關系的態(tài)度,以及在我們生命流逝的時刻中對神的永恒力量的看法?!薄都村壤氛欠从沉诉@種宗教理想,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追求“梵
5、我同一”的最高境界,通過苦行對真理的不懈探索,擺脫塵世的私欲,達到靈魂的超脫,在快樂中同神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種親證人生的無限精神有著傳統(tǒng)森林文化精神的繼承,這種探索的品質(zhì)也可以說嗎泰戈爾是一名精神的苦修者?! 《?、不為遁世,而為現(xiàn)世。為了親證“梵我同一”的境界,在森林里修行的苦行者大多摒棄各種欲望,他們棄絕人寰,旁觀世事,不僅靠野果和植物的根莖為生,摒絕一切愛和恨的沖動,既不關心自己的4生死,更無喜怒哀樂之情,甚至到修行的最后階段完全放棄食物,對人世徹底冷漠,只待最后的解脫,并且認為此時才是人生的極致。泰戈爾反對這種禁欲主義的宗
6、教,他認為宗教不是遁世,而為生活和存在,宗教應當使人體驗到人與大自然的親緣關系,培養(yǎng)出一種普遍之愛的感情。他期望的苦行并不應該是虛無,而是為宇宙畫像中存在,在追求真理中存在,他們不追求名利,寧愿在黑暗的苦行中為人們指導擺脫空幻的光明,他心靈的解脫在現(xiàn)世中得到,也在現(xiàn)世中得到現(xiàn)世恩賜?! ∪?、物我合一,生命永恒。印度信仰宗教,被認為是朝圣的地方,所有的圣地都顯示出大自然一場的美和壯麗。泰戈爾說:“我們所慣稱的自然,不是哲理性的抽象體,不是科學性的宇宙,而是呈現(xiàn)在人身上活生生的本性。當我們無法把持這種自然本性時,我們便失去真正的人道精
7、神,而抹殺了自身的浩然之氣。我們的藝術與文學,也常將人類與其世界的親密交流表現(xiàn)出來?!碧└隊栠@種人與自然親合的觀念,實際上有著對印度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奧義書中的“梵我同一”說和“業(yè)報輪回”說使印度思想往往把人、獸、物等同看待,統(tǒng)統(tǒng)把它們歸納為“有生類”,并且領悟出自己的生命不過是另一種更加偉大的生命的一部分,人的靈魂是不會死的,它會在不同的生物鐘輪回,那不同是生物知識物質(zhì)形式不同罷了,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他們都是梵在物質(zhì)世界中的顯現(xiàn)。4 從以上對泰戈爾生命的探尋中,我們處處都可看的傳統(tǒng)森林文化的思想對泰戈爾的影響,他在有限與無限中親證
8、的人類永恒精神和品質(zhì)也是印度苦行文化的發(fā)展。泰戈爾用他那充滿智慧的認識去尋找現(xiàn)實中的神,并且在心靈的寧靜及與萬物的和諧中走進永恒的最高梵境。泰戈爾是立足于現(xiàn)世的偉大森林圣者,其思想及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將會繼續(xù)作為印度的森林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繼承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