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fā)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它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從“包辦”到指導。因此,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學習的習慣,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自主探究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因此,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必須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究的思維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
2、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chuàng)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數學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一、創(chuàng)設平臺,增強意識。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種有特定形式的、有組織的認識活動過程,構成這個認識活動的主要因素是內部智力的心理活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智力活動的能源和動力,它支配著全部學習的認識過程。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精神輕松的
3、心態(tài)下才能產生。沒有老師的寬容心,就沒有學生的自信心;沒有學生的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內驅力。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qū)”,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平等民主氛圍,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其次,要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想象馳騁,感情激蕩,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思想的火花,引發(fā)探究
4、的潛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膽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自由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例如: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試做例題,結果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我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理解解題的基本方法,同時還能根據題目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這樣,在試做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二、給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機。自課改以來,合作交流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重視學生的合作交流
5、,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動手操作、大膽想方法,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下,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之間也互相交流、互相影響、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合作學習雖然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有價值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當學生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個人探究有困難時,在意見不一有爭論時就要進行合作交流。我在教學中常常會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女卩,如果你是帶隊的,準備怎樣租船。這類題目已經很常見,答案也五花八門,我安排小組合作學
6、習,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每個同學都從別的同學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三、動手實踐,獲取、運用知識。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钡拇_,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學“體積的認識”時,由于體積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特別
7、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更是難以理解。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占”“空間”“大小”的含義,教學時讓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方形石頭放入裝有水的透明玻璃杯里,觀察水面的變化,并提問:“石頭放入水里后,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使學生明確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還可以讓學生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說明石塊大小也不同,它們所占的空間就不同。做完這個實驗后,還可以讓學生用透明的玻璃杯裝細沙做一個實驗:把一個玻璃杯裝滿細沙,再倒出來,放進一塊木塊。再把原來的細沙裝回去。學生會發(fā)現原來的細沙
8、裝不下了,而產生疑問:'‘這是為什么呢?”從而知道:木塊有多大占據杯子的空間就有多大??梢妼W生在動手操作的自主探究活動中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學習了體積后,布置作業(yè):用已學過的知識測量一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并寫出測量的主要過程。完成這種作業(yè),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通過一定時間的合作、探究、體驗后,讓學生在班級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發(fā)現他們所用的方法雖不相同,但運用的原理是卻一樣的。這一過程使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實踐運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四、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