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

ID:32947664

大?。?5.23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2-18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_第1頁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_第2頁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_第3頁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_第4頁
資源描述:

《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腹部切口全層縫合及分層縫合臨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層與分層縫合的術后恢復情況。方法:收治腹部中大手術直切口患者196例,隨機分兩組,每組各98例,分全層、分層縫合切口組,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恢復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通過電話及門診隨訪3個月。分層縫合有3例切口全層裂開,重新縫合2例,1例長期換藥愈合。全層縫合未發(fā)生裂開。不計切口皮下脂肪液化。分層縫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層縫合無,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V0.05)。結論:腹部在長切口采用全層縫合技術是一種安全、節(jié)時可行的方法,可明顯降低術后切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關鍵詞不吸收慕絲線腹部大長切口

2、切口裂開腹部切口愈合是衡量手術質量、預后恢復的主要因素之-o惡性腫瘤患者影響后續(xù)治療,怎樣又快又好的縫合腹部切口是外科醫(yī)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為此,通過4年的臨床對比觀察,認為釆取全層縫合法效果較理想,現(xiàn)報告如下,僅供參考。資料與方法2005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剖腹大中手術患者196例,其中胃(上、下半胃)101例,結直腸74例,膽十二指腸7例,腎泌尿系5例,其他9例。正中切口138例,旁正中13例,腹直肌切口45例。切口長度15?20cm33例,20?30cm147例,30?40cm16例。隨機分組對照、試驗觀察。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性

3、質、部位、切口長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合材料和方法:所選患者,完成手術后,隨機分別按兩種方法縫合腹部切口。全層縫合者采用“10”號慕絲線行全層縫合包括腹直肌前后鞘、肌層、腹膜,要求邊距2cm間距2?3cm[1],用"7”號慕絲線于其間加縫腹直肌前鞘2?3針,邊距l(xiāng)cm,使各針距Wlcm,前鞘縫合后無腹直肌裸露,第1針以一側腹直肌前鞘進針,依次穿過前鞘、腹肌、后鞘、腹膜,至另一側腹膜、后鞘、腹肌、前鞘,拉緊打結(外科結),提起各結扎線尾鉗夾,其間前鞘分別加2?3針,包埋腹直肌。皮膚皮下及淺筋膜用“1”號慕絲線間斷一層縫合,邊距l(xiāng)cm,使各針距l(xiāng)cmo分層

4、縫合者采用按腹膜、腹直肌后鞘一層“7”號慕絲線間斷縫合,前鞘一層,用“1”號慕絲線縫合皮下淺筋膜一層,皮膚一層,邊距1cm,使各針距l(xiāng)cm,均采用間斷縫合。術后觀察及隨訪:術后觀察患者切口情況及是否出現(xiàn)切口裂開、切口液化、切口感染、竇道形成。對發(fā)生并發(fā)癥患者隨訪3個月以上。結果全層縫合組切口I期愈合95例,感染2例,皮下脂肪液化1例,無切口裂開。3例病例均經TDP理療、換藥后愈合;分層縫合切口裂開3例,感染2例,液化3例。切口裂開者急診局麻全層減張縫合、TDP理療、加強營養(yǎng)而愈合。全層縫合組在2類切口中感染液化各2例,分層縫合組在2類切口中感染液化各2

5、例,分層縫合組在2類切口中感染液化也各2例,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全層縫合組無切口裂開,而分層縫合組有3例,兩者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電話及門診隨訪全層縫合組無切口疝形成,分層縫合組有3例出現(xiàn),其中2例為下腹正中切口,右半結腸癌、左半結腸癌各1例。上腹正中切口胃癌根治術1例,兩者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討論通過4年的對比觀察,認為腹部切口縫合是以最小的組織損傷將傷口切緣對合,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要有一定張力,防止切口裂開而形成切口疝等。較理想的腹部切口縫合應在簡單快捷有效的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損傷,有效防止并發(fā)癥。最新有Meta研究證實全層連續(xù)縫合

6、可明顯的降低切口疝和切口裂開的發(fā)生率[2]。本分析結果也說明了腹部切口的縫合全層縫合比分層縫合更合適。通過臨床觀察,全層縫合組要求邊距2cm,間距2?3cm,于其間加縫前鞘2?3針,邊距l(xiāng)cm,使各針距Wlcm是根據(jù)切口愈合血循環(huán)原理考慮的。切口愈合過程中,切口兩緣筋膜組織經歷膠原分解,使切口兩旁的筋膜變得脆弱而易裂開,不容易承受縫線的牽拉力。膠原分解的寬度為0.3?0.7cm,臨床上腹部切口裂開再次手術時,多為創(chuàng)緣一側的筋膜撕裂開,而不是縫合線的斷裂。因此切口裂開是愈合初期膠原的形成還不具有張力的原因。傳統(tǒng)的分層縫合法常因縫合處靠切緣近,一般約0.5

7、cm,正好在切口膠原分解邊緣不能承受腹部的較大的張力。據(jù)切口愈合的病理過程,縫線應在切緣2.0cm,這樣使得縫線有更強的耐力。同時全層縫合中間加縫前鞘即能保證切口血液循環(huán),又能完整縫合前鞘,使之處于膠原蛋白形成之范圍內[3]。即使腹內壓增加也能保證切口張力而不撕脫;腹水不會滲入切口內等情況也均利于切口愈合。本組觀察患者組,全層縫合無切口裂開。而分層縫合有3例發(fā)生切口裂開,兩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顯示在腹部切口采用慕絲線全層間斷縫合技術是一種安全快捷、并發(fā)癥少的方法,可有效減少術后早期切口裂開的發(fā)生,且降低切口感染率及竇道形成率。參考文獻1李基業(yè).腹壁疝[J]

8、?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2):1015-1016.2VentRittM,stey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