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善本與珍本

孤本、善本與珍本

ID:33372465

大?。?4.30 KB

頁數:3頁

時間:2019-02-25

孤本、善本與珍本_第1頁
孤本、善本與珍本_第2頁
孤本、善本與珍本_第3頁
資源描述:

《孤本、善本與珍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孤本、善本與珍本中國有6000年的文明史,比埃及和西南亞更早一些。圖書作為重要的標志文明的牌記,與中國古老的文明社會并駕齊驅發(fā)展著。從壁石、鐘鼎、竹簡、尺牘、縑帛到紙張,無一不向社會傳播文明,傳遞知識。但久經改朝換代、天災人禍,能保留下的古書少之又少,所以,古書收藏愛好者認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較清晰。凡國內藏書只此一部的,未見各家收藏、著錄的,一概稱為國內孤本。珍本與善本的界定,歷來為版本鑒定學者所爭論。宋效先老師曾在1987年發(fā)表論文指出:"珍本是比較稀見或比較珍貴之本

2、,善本是凡內容有用,流傳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學術或藝術價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師的觀點中認為:在西方人的觀念里和詞匯中,"善本"就是珍貴的、值錢的、罕見的傳本,這實際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義。時代久遠,傳世孤罕的書籍,自然珍貴。甚至雖有明顯的文字訛脫,反被視為珍貴版本,這在古今中外都有實例可舉。本來"珍"并不等于"善",罕見的東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誰也不會把珍貴的東西視若糞土。這就在實際上把"珍"、"善"合流了。清末張之洞為了指導學生讀書,曾總結前人經驗,并結合自己認識,給善本提出了三條標

3、準:一是"足本",即無缺殘無刪削之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本;三是"舊本",即舊刻舊抄本。張之洞大概并非刻意要給善本下定義,但為了指導學生讀書,不得不指點迷津,選擇善本,于是也就表示了什么是善本的態(tài)度。張氏"足、精、舊"善本三定義,歸納起來還是兩條,一是無訛脫,一是傳世舊本,與古人關于"善本"的概念,并無本質的區(qū)別。在時間上和張之洞差不多,著名藏書家錢塘丁丙對什么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條標準:一是舊刻;二是,精本;三是舊抄;四是舊校。丁氏大概也無意要給"善本"下定義,只不過根據當時書籍的流傳情況,給自己入藏圖籍

4、提出了這四條標準。且藏書家常有偏好,以便形成自己的藏書特點,他們的藏書標準,并不等于就是"善本"標準。但是舊日藏書家,無論是學問家還是鑒賞家,對書籍版(傳)本也多有一定見地。有些藏書家雖然只是附庸風雅,自己未必真懂,但于版(傳)本也總要有人為其掌眼,因此對什么是"善本"也不無見地。錢塘丁氏兄弟算不上什么大學問家,但信而好古,視書如命,是清朝后期著名的幾大藏書家之一,因而他提出的四條圖書入藏標準,也頗有代表性。從正面說,丁氏四條未必為所有藏書家所接受并承認,但從反面說,符合丁氏四條標準的圖書,又誰能否認它是善本

5、!所以丁氏四條入藏標準,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視為是"善本"概念的具體解釋。一、從古書的歷史文物性角度界定善本舊本時代久遠,在文字上一般地說是比較接近原書面貌的,視為善本,理所當然。同時,舊本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由于兵燹、天災、蟲蛀、鼠嚙,幸存下來的,實屬不易。因此,人們對某一時代流傳下來的古刻舊抄,有的盡管在文字的準確性上未必盡善,但作為某一時代產生或寫、刻的文獻實物,于研究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無疑會被視為具有重要的學術資料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的。但是,由"舊"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和價值,來推敲

6、"舊本"這一提法,又感到比較含混。一是"舊"沒有明確的時代界限,什么叫"舊",什么時候的傳本叫"舊",缺乏科學的界說。二是"舊",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舊"的本質,應當是因其產生的時代早,流傳少,而在學術、資料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等方面顯得格外珍貴。因此,我們不如揚棄皮毛表面的"舊本"提法,而抓住"舊本"提法的本質,直謂其歷史文物性。即對任何一部古書看其是否夠得上善本,視其是否具備歷史文物價值。來界定"歷史文物性"的提法,還能包容"珍本"的概念。古今中外的人們,無一不把傳世孤罕的"舊本"視為"珍本"。珍貴的、值

7、錢的傳本,其所以珍貴、值錢,并不一定因其文字精確而稱善,而亦在其歷史久遠,傳世孤罕,實際亦在其歷史文物價值。故以"歷史文物性"做為"善本"的一方面概括,"珍本"含義也就自然包括進去了。二、從古書的學術資料性角度界定善本前人提到的"精本",主要是指精校、精注的書本,這確是"善本"的重要標準。任何刻本或抄本、寫本,在刊印之前或抄寫之后,都應該經過精審的??保駝t書中就會訛舛層出,不可卒讀,自然就要降低該書的價值。古今通人在考察善本標準,或實際遴選善本時,都不能忽略這一點。如果忽略了這一點,把那些脫文斷簡,錯誤百出

8、的古書都有看成是善本,那就會造成良莠不分,魚龍混雜的后果。結果準會搞亂善本的標準,實際上等于沒有了善本書的標準。至于精注,在古書中就更顯得重要了。古書成書久遠,讀起來文字障礙頗多,要想弄懂,前人注疏至關重要。至少是自漢代以來,對先秦古籍已注家蜂起。兩漢后,非但給古籍原文作注,給前人注文作注的也代有其人。這些帶有前人注疏的古籍,其注釋水平并不完全一樣。其不一樣的原因極其復雜,但歸納起來,無非是兩點:一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