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相約東南:黎陽﹒尋覓歸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相約東南:黎陽﹒尋覓歸程她敏感的觸摸到時代的蛻變(黎陽:舊的思想價值體系被打破了,新的思想價值體系又沒有建立起來);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園(黎陽:所不同的以前是儒家士大夫,今天是小女子而已);新生代女作家黎陽尋覓歸程——《相約東南》正在播出。主持人(趙娜):你寫《何處是歸程》的時候應該是二十一、二歲的時候,其實有句話,“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因為它的經歷也很重要。然而你寫的是一部那種愛情小說或者是里面蘊含了更多更多社會的問題,你并沒有經歷,那你的原型是從哪來,或者說它的故事的這些基礎是從哪來?黎陽:我們出生的時候,這個社會發(fā)生了巨變。那么舊的那些思想價值體系都被
2、打破了,新的思想價值體系又沒有建立起來。我今天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明天也許是錯誤的;我今天認為是錯誤的,明天看起來又是那么的合理、正常。因此呢,我感覺到一種迷惘。我找不到自己的前路和方向。我感覺自己就像海明威筆下的“迷惘一代“。那么我就想把自己的這種迷惘之心表達出來。黎陽,一位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新生代女作家。21歲那年,她完成了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該著作一出,就以其古典獨特的文風和深沉真摯的思考撼動了21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壇。黎陽:你問我這本書中,我既然沒有談過感情這東西。我現(xiàn)在可以說,這書中的男女主人公更多像我一個人的兩個面:一個是理想中的我,一個是現(xiàn)實中
3、的我。而那段時間,我感覺到自己就在這理想中的我和現(xiàn)實中的我之間不斷地掙扎與浮沉著。這就是我的迷惘之所在。那么我的小說的結尾是沒有結局的,就是以主人公江正原找不到自己的前路,不知道該怎么做為結尾。我更多的把這個留給了我自己,留給了讀者,但究其根源一切都是我迷惘的反應。主持人:所以到北京來,會在你的經歷上面,添了很多很多就是很豐富的一部分。黎陽:如果我現(xiàn)在來寫一部小說,僅從故事情節(jié)上來說,絕對比《何處是歸程》要精彩很多倍,但是我不一定能寫出像以前那樣的小說來了。為什么呢?那個時候因為我是青春的激情,對理想的癡迷,以及對一切東西都認為它是很好的,是這樣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那么
4、到了北京來以后,比如想追尋我的夢想,那更多的是現(xiàn)實的(打擊),我從一個理想中的我拉回到一個現(xiàn)實中的我,中間自然會產生碰撞。所不同的是,我是寫完小說以后再真正去體會這個碰撞,而不是首先體會到思想的碰撞后再去寫文的。所以我說寫文有兩種:一種是以才情為文,另一種是以經歷為文。如果僅以經歷為文的話,那么自身的經歷寫完了,自己的寫作歷程、創(chuàng)作歷程也就走到了盡頭。但是以才情為文的人不一樣,他只需要去感悟。那么這個時候,更多的就是說,你自己沒有體會到的甚至于想像中的你都可以訴諸于口或訴諸于筆。當然,兩者結合的話,無論從思想內容或真正的藝術形式上,都會成為一部比較完美的作品,那么作
5、者也就會卓然成為一代大家吧。《何處是歸程》以主人公江正原為主線貫穿小說始終,是一部反映70年代出生的文化人的心靈蛻變史,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十本好書”之中,并被選為大學生當代文學必讀書目。主持人:我會覺得,你二十二歲所想的,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正在思考的。因為發(fā)現(xiàn)也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是問題會出在哪?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嗎?還是出在我們整個經歷過的這個時代的一些大的背景?黎陽:我個人覺得還是一個價值體系的問題。我,我的同齡人,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剛開始從建國以來,你看到1978年的時候改革開放,那么在這樣兩種社會中,一定會發(fā)生巨大的變革。那么我們正是在
6、這巨大變革或者新舊交替之中產生,自然就會發(fā)生新舊思想的碰撞。很多的思想,在那個時候,自己說來比較可笑,今天又覺得很正常。比如今天如果有人問我,你讀書是為什么,你工作為了什么?我如果告訴他,我想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或者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我想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在座各位都會覺得很好笑??墒且郧拔掖_確實實是這樣的。而且在我工作的時候,比如說在東電的共青團,那個時候我想的是什么呢?我想的還是李大釗的那句話,“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之人類”。但是我想今天的人一定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我的的確確是這樣想的(趙娜:或者說覺得你說的并不是你的全部)。對,是空話或者是套話。但是我當時的
7、確是這樣想的,現(xiàn)在也是這樣想的(笑)。只是現(xiàn)在不會把這種什么“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之人類”掛在口頭上而已。主持人:因為現(xiàn)在可能會有更多具體的行動和一些具體實踐的辦法。但是我還是覺得以22歲的年齡寫出這樣的作品應該是蠻早熟的。黎陽:也許女性一般都比男性早熟一點,再加上我讀的書比同齡人略微要多一點,那么我想我可能思考的東西會多一些。當時我寫完這本書,去參加研討會(等等),我跟年齡比我大很多的人交流。他們說“如果我們閉上眼睛不看你的話,那么這些話完全不像是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說出來的”。也許以前我喜歡表達,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懂得我。而這種東西,難于訴諸于口或者說不能訴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