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艾姓源流和現(xiàn)狀及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頁眉艾姓源流和現(xiàn)狀研究?????湖南省永州竹溪艾氏第廿二世孫?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shù)研究所艾東堯編撰前言我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主持編修《竹溪艾氏族譜(二修)》期間,不僅學習和鉆研了譜牒學,而且對姓氏學也產(chǎn)生了興趣,尤其想弄清楚湖南永州竹溪艾氏的源流。當時囿于姓氏學知識的匱乏,加上還在從事ISO9000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只好暫時作罷。?2007年底,年屆ISO9000質(zhì)量管理體系審核員的最高時限,結(jié)束了ISO9000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對艾姓源流和現(xiàn)狀的研究課題從此可以提上實施日程了。2008年3月初,我到沈陽市北方圖書
2、城瀏覽姓氏學方面的書籍,袁義達主編、2007年11月出版的《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急切地想了解在宋朝編纂出版的《百家姓》中排在第334位的艾姓是否名列當今三百大姓之中。在第三冊中查到了名列第215位的艾姓,令我大喜過望。我一口氣讀完了關(guān)于艾姓的全部內(nèi)容,并將其抄錄下來,拿回家作進一步研究。通過學習和研究,對艾姓的起源、發(fā)展、現(xiàn)狀、分布、遷徙、傳統(tǒng)文化、歷代先賢和當代名人等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從中悟出了對艾姓源流進行更深入研究的途徑和方法,受益匪淺。但由于該書對艾姓的介紹過于簡明扼要,我對有些老問題仍不甚了了,并產(chǎn)生了一些亟待弄清的新問題,從而激發(fā)了我對
3、艾姓源流進行更深入研究的欲望和熱情。?帶著各種問題,我于2008年3月初至5月初,到遼寧省圖書館和沈陽市圖書館查閱了《中國姓氏辭典》等6部姓氏書籍、《中國人名大辭典》等十多部名人辭典、《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等4部地名辭典、《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等7部官制辭典及各種與姓氏學有關(guān)的、能查到的所有資料。為了搜集艾姓歷代先賢,查閱了《二十五史紀傳人名索引》等7部史書人名索引資料。為了弄清從人名索引資料中查到的歷代艾氏先賢們的生平事跡,查閱了《資治通鑒》、《晉書》、《魏書》、《舊五代史》、《宋史》、《明史》、《明實錄類纂•人物傳記卷》和《清史》等史書的有關(guān)部份以及其他相關(guān)典籍。凡有
4、關(guān)艾姓源流和先賢的內(nèi)容,均作了詳細摘錄。?在查閱、綜合和研究艾姓源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書籍對艾姓的起源、遷徙和先賢等方面的介紹很不全面,如各部姓氏書籍介紹艾氏起源時,多為3—4支,遺漏了幾支重要的艾姓起源;又如在所有姓氏書籍中基本上見不到關(guān)于艾姓人口遷徙情形的介紹;再如《中國歷史人物辭典》僅僅收入了2位艾氏名人,遺漏了大量艾氏先賢。更令人遺憾的是,不少資料關(guān)于艾姓的起源等內(nèi)容有重大錯誤,如《遼沈晚報》2007年2月25日介紹艾氏時,說艾氏“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為氏?!苯?jīng)查證,到目前已知的十多支艾氏起源中,沒有任何一支艾氏出自于禹王之后。又如《姓氏詞典》稱“北魏去斤氏、俟斤氏改
5、為艾姓”;《中國姓氏辭典》稱“北魏鮮卑族復姓艾斤氏改為單姓艾氏”。經(jīng)查閱《魏書•官氏志》,北魏鮮卑族118....頁腳...頁眉個姓氏(宇文氏和慕容氏除外)中根本就沒有俟斤氏和艾斤氏,何來北魏俟斤氏和艾斤氏改為艾姓一說?!再如,有的資料將云南鄧川州明代賢儒艾自修說成是河南鄧州人,一字之差,差之數(shù)千里。四如,《中國姓氏辭典》將“受<左傳>而擢甲科”典故的主人公山東艾穎寫成浙江艾預,實屬“張冠李戴”。諸如此類,不一一列舉。?后來在查閱幾部《艾氏族譜》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錯誤之處。主要錯誤有:一是年號錯誤,如唐元和年號到元和庚子(公元820年)止,公元821年(辛丑)應(yīng)是長慶元年,卻
6、寫成元和辛丑。二是年份錯誤,如宋朝慶元辛未,查《中西年譜》,宋朝慶元年號中根本沒有辛未年。三是母子年齡相差55歲以上,不符合生理規(guī)律。四是所取得的功名或所任官職名稱與相關(guān)史料或史實不符。究其原因,一是筆誤或印刷錯誤;二是重嫡輕庶,副配或繼配所生子女寫為原配所生;三是對年號、年份、功名或職務(wù)等的記錄有誤或口口相傳過程中以訛傳訛;四是用當朝官職名稱替換前朝相當官職名稱時出現(xiàn)差錯;五是可能不清楚也可能有意將歲進士(即貢生的別稱)說成進士;六是虛榮心驅(qū)使,為提高本宗族的社會地位,自封幾位先輩為進士甚至大官等等。更為嚴重的錯誤是,一些宗族將本宗族的源流弄混淆了,將別的宗族的歷史名人列為本宗族的
7、祖先,或者將別的宗族的后裔納入本宗族族眾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譜序作者秉承“天下艾姓是一家”的理念,不大清楚艾姓屬于同姓多源姓氏的現(xiàn)實,加上以歷史名人提高本宗族社會地位的虛榮心驅(qū)使,便將自己所知的艾姓歷史名人都列入本宗族祖先之中。由于他們不完全了解這些名人的生平及某些同一宗族名人之間的確切世次關(guān)系,他們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將外宗族歷史名人的世次弄得混亂不堪,或者將一些典故弄錯了,往往造成“張冠李戴”。至于有的譜序作者將本宗族始祖說成是一省乃至全國艾姓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