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文言文虛詞復(fù)習(xí)教(學(xué))案與18個(gè)虛詞》由會(huì)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文言文虛詞復(fù)習(xí)及18個(gè)虛詞逐一精析《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8個(gè)文言虛詞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18個(gè)文言虛詞用法例釋:1.【而】。本義闡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來是個(gè)實(shí)詞,指整個(gè)胡須,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須的形象。后來,“而”字用作虛字,那是屬于假借。(1)連詞1)表并列,譯為:而且、又。2)表順承,譯為:就、才、接著。3)表遞進(jìn),譯為:并且、而且。4)表轉(zhuǎn)折,譯為:卻、但。5)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使。6)表因果,譯為:因而、所以。7)表修飾,譯為:著
2、、地。8)表示目的關(guān)系。9)表方位,譯為:以。10)表示連接的前后兩部分是陳述與被陳述的關(guān)系。(2)代詞1)第二人稱,今譯為:你(們)、你(們)的。它與“爾”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時(shí)音近義通2)近指代詞,今譯為:此、這樣。例釋: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犊兹笘|南飛》(3)用作動(dòng)詞(有書稱之為“比況詞”),譯為“如、好像、像”。它與“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時(shí)讀音相近,意義相通。(4)音節(jié)助詞,不譯。例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5)語氣詞,用在句尾,譯為:啊、吧。(6)通“耐”、“能”,譯為:能夠、
3、才能。(7)與“而”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shí)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径蟆坎牛讲?。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径鴽r】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诩冀?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鄢茧m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
4、十思疏》)【既而】不久,一會(huì)兒。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qǐng)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2.【何】。本義闡析:“何”在金文中的個(gè)獨(dú)體字,像人扛著戈,是“荷”的本字。后來,“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來表示原義。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詞義相通。如,①“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②“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③“大王來何操?”《鴻宴門》(1)用作疑問代詞。1)
5、.單獨(dú)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例釋: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2).作動(dòng)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shí),“何”要后置。例釋: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③一旦山陵崩,長(zhǎng)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例釋: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6、)②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岳陽樓記》)③閣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閣序》④丞相祠堂何處尋?《蜀相》(2)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dòng)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例釋: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③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例釋: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②作計(jì)何不量《孔雀東南飛》。③入門兩眼何悲涼《貧士嘆》(3)作語助詞,相當(dāng)于“啊”。①新婦車在
7、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4)何:通“呵”,喝問。例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①
8、一旦山陵崩,長(zhǎng)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例釋: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何必】譯為“不必”,表示反問語氣?!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鹾伪卦坏?,亦有仁義而已矣?!薄竞卧S】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