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5特殊大絞花(多個小絞花組合形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實用標(biāo)準(zhǔn)文案絞花拆行編織4個2x2絞花形成4x4絞花編織2個4x2絞花形成4x4絞花直接編織4x4絞花電腦橫機(jī)5x5絞花拆行電腦橫機(jī)6x6絞花拆行4個2x2絞花形成4x4絞花4x4絞花是4列線圈與相鄰的4列線圈交叉換位,也即移圈線圈將跨越4個針距值,而線圈的圈高小于4個針距值,因此需要運(yùn)用絞花拆行工藝原理,在滿足原織物外觀要求的條件下,對4x4絞花進(jìn)行拆行。以下為龍星制版軟件應(yīng)用拆行原理,編織4個2絞2形成4絞4。圖3為4個2絞2形成4絞4的bmp圖。文檔實用標(biāo)準(zhǔn)文案1234567891011121314圖34個2絞2
2、形成4絞4bmp圖文檔實用標(biāo)準(zhǔn)文案工藝分析:如圖3所示,第一橫列,第2、3和12、13枚針在后針床編織形成反面線圈,其余在前針床編織形成正面線圈。在第二橫列中,因為接下來進(jìn)行的絞花需要移動前針床,為了避免搖床過程中紗線張力不夠而斷裂,反面針編織完后翻針到前針床。第7枚針在前后針床編織總針,而在第三、四橫列將其后針床的線圈落下,相當(dāng)于放大了前針床的線圈,有利于接下來的絞花順利地完成。第五、六橫列中的第6、7、8、9枚針翻針到后針床進(jìn)行第一個2絞2。第七橫列中的第10、11枚針翻針到第8、9枚針的前針床。接著在第八橫列中,
3、為了使絞完后第6、7枚針上的線圈在下一橫列繼續(xù)向右移動時發(fā)生斷裂,這時在后針床上繼續(xù)編織一行,而第8、9枚針上的線圈翻針到前針床。此時因為第2、3和12、13枚針要編織反面線圈,所以需要先翻針在編織。第九橫列完成第二個2絞2,而這兩個2絞2合在一起組成一個4絞2,也就是第8、9、10、11枚針上的線圈向左移動2個針距到第6、7、8、9枚針上,第6、7枚針上的線圈向右移動4個針距到第10、11枚針上形成的。第十橫列以上的編織原理與此相同,第6、7、8、9枚針上的線圈繼續(xù)向左移動2個針距到第4、5、6、7枚針上,第4、5枚
4、針上的線圈向右移動4個針距到第8、9枚針上,最終完成一個4絞4。上機(jī)實驗:應(yīng)用圖3制版,編譯上機(jī),效果如圖4、5所示,圖44x4絞花(正面)圖54x4絞花(反面)電腦橫機(jī)4個2絞2形成4絞4效果圖在織物正面,線圈的紋路4列線圈延續(xù)且向左,另4列線圈向右,是一個完整的4x4絞花,而在織物的反面,由于分次絞花形成2個4絞2外觀效果,反面絞花線圈不連貫,外觀效果較差。同時,由于線圈的放松量較大,絞花正面的凹凸效果不太理想。2個4x2絞花形成4x4絞花以下為應(yīng)用拆行原理,編織2個4絞2形成4絞4。圖6為的2個4x2絞花形成4x
5、4絞花bmp圖。文檔實用標(biāo)準(zhǔn)文案1234567891011121314圖62個4x2絞花形成4x4絞花bmp圖工藝分析:如圖6第一橫列所示,第2、3和12、13枚針在后針床編織形成反面線圈,其余在前針床編織形成正面線圈。在第二橫列中,第6、7枚針編織后翻針到后針床。下一橫列中第8、9、10、11枚針上的線圈向左移動2個針距到第6、7、8、9枚針上。在編織第四橫列時,因下一橫列第6、7枚針上的線圈要向右移動4個針距,此時第5、6、7、8枚針在后針床編織后落布而第4、9、10、11枚針不編織進(jìn)行偷吃,相當(dāng)于放大第6、7枚針
6、的線圈。編織第八橫列時,第2、3和12、13枚針在后針床編織后要翻針到前針床,以免在第九橫列前針床移動時拉斷。至此完成第一個4絞2,即第8、9、10、11枚針上的線圈向左移動2個針距到第6、7、8、9枚針上,第6、7枚針上的線圈向右移動4個針距到第10、11枚針上形成的。第八橫列以上的編織原理與此相同,第6、7、8、9枚針上的線圈向左移動2個針距到第4、5、6、7枚針上,第4、5枚針上的線圈向右移動4個針距到第8、9枚針上,最終完成一個4絞4。上機(jī)實驗:應(yīng)用圖6制版,編譯上機(jī),效果如圖7、8所示,文檔實用標(biāo)準(zhǔn)文案圖7(
7、正面)2個4x2絞花形成4x4絞花圖8(反面)2個4x2絞花形成4x4絞花織物正面是一個完整的4x4絞花,而反面由于分次絞花形成2個4絞2外觀效果,同時由于線圈進(jìn)行偷吃造成浮線過長,反面絞花線圈不連貫,外觀不好看。此外,絞花正面凹凸效果比較理想,但因線圈所受拉力過大,容易漏針。拆行4x4絞花本文列舉拆行4x4絞花兩種工藝,圖9為拆行4x4絞花方法一bmp圖。工藝分析:如圖9第一橫列所示,第2、3和12、13枚針在后針床編織形成反面線圈,其余在前針床編織形成正面線圈。在第二橫列中,反面針編織完后翻針到前針床。第4枚針在前
8、后針床編織,接著在第三、四橫列中,落布將這枚針的反面線圈脫下,相當(dāng)于放大了其前針床的線圈,使第五橫列的移圈動作能夠順利完成。接著將第2、3和12、13枚針上的線圈翻針到后針床再編織,第4、5、6、7枚針上的線圈移動之后在第七橫列進(jìn)行編織,而周圍織針不編織進(jìn)行偷吃,使需移動的線圈放松(此時,如果線圈放松量不夠,還可以在第6、11枚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