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楊維杰先生針灸答問及討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楊維杰先生針灸答問及討論(2008-2009)以下為楊維杰·先生董氏奇穴及傳統(tǒng)針灸研討題·第一回至第八回2008年4月3日首次刊出(第一回)一、問:請問有橫倒馬嗎?有位李先生的書提到橫倒馬,也有位朱先生及其他先生教倒馬針法,說有多種倒馬,比如奇穴有門金與火主;木斗與門金…等,十四經(jīng)有大陵與神門倒馬;內(nèi)庭與行間倒馬…等。請問有這樣的橫倒馬嗎?又請問倒馬針法的正確配法及深層意義是什么?答:倒馬一詞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我寫的《針灸經(jīng)緯》中,我也看老師用過多年,我必須說幾句話,這方面目前有不少人把倒馬搞得很復雜很混
2、亂,真的害人不淺,。橫倒馬是很錯誤的說法,說這種話的人應該是根本未學過董氏奇穴或不懂董氏奇穴,也未親眼見過董老師扎針。果真如此則任合鄰近兩針都可算是倒馬,那么全身都是倒馬了,這樣不顧生克,就實在太荒唐了。倒馬一詞雖然在董老師臨床時幾乎每日皆會提到,但關(guān)于倒馬一詞最先在董老師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著作《董氏正經(jīng)奇穴》中并未見及,只有在兩處提到回馬針:在34頁「后椎穴」說:『兩穴通常同時用針,即所謂回馬針,效力迅速而佳』,在58頁指出「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時下針(即所謂回馬針),為治上述各癥之特效針」。其
3、他再也看不到回馬或倒馬字樣。在我1975年出版的《針灸經(jīng)緯》中,正式提出倒馬針法形諸文字具體敘述,當時董老師尚健在,經(jīng)老師認同后開始大力推廣。記得當年隨董老師學習,看到老師針靈骨大白,我曾說老師今天針大白靈骨啊,老師立刻指正:靈骨大白。老師平日雖不多言,但在關(guān)鍵時刻總是給予重要的提示。又有一次看到老師針火主及門金,我說是倒馬嗎?老師只說:這怎會是?多想想。從這簡單的一句話中,讀書人應該悟出不少玄機。倒馬針最重要的是必須在同一條經(jīng)絡上,是在一條經(jīng)上的相鄰兩針或三針并刺,在寗失其穴莫失其經(jīng)的基礎上有正確定
4、位的意義。倒馬一般要兩穴相鄰,這樣兩穴只有相生而且絕無相克,作用才大。在腿上的大倒馬基本上也沒有相克的問題。在同一條經(jīng)脈上連用數(shù)針,古已有之,一般常稱為排針法,有加強刺激的作用,只是董師用的更靈活更成熟。另外「回」通「回」,「倒」有導轉(zhuǎn)之意,這之中就要考慮針序針向,此外倒馬針之中蘊含著全息,還有一些東西很值得研究。二、問:有位李先生的書寫到:倒馬針與截擔針法有關(guān),是這樣么?答:倒馬針與截擔針法無關(guān),說此話的人應該是對截擔針法未曾研究過才會如此說。這除了要了解倒馬針,還要了解截擔針法。這里首先看看截擔針
5、法的意義是什么,擔截法首載于《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其次《欄江賦》亦以它為重心,后代醫(yī)家對擔截有不同的認識及解說,其意義大致有下述幾點:第一種說法:認為是補瀉法:《針灸大成卷四?經(jīng)絡迎隨設為問答》說「補針之法…再推進一豆謂之按,為截,為隨」「瀉針之法…退針一豆謂之提,為擔,為迎也」,楊繼洲是把截法與隨并論,擔法與迎并論的,是把截做為補法,把擔作為瀉法。第二種說法:是取穴的一種方法,如汪積《針灸問對》中所說:「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擔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兩手足各一穴也」。既可取單側(cè)一穴截之,又可取雙
6、側(cè)雙穴擔之,如頭痛牙痛取單側(cè)合谷謂之上截;胸悶氣短取雙內(nèi)關(guān)謂之上擔:腹痛腹脹取雙側(cè)足三里謂之下?lián)?。也可上下結(jié)合,采上擔下截或下?lián)辖?,如胃痛胸悶嘔吐取雙側(cè)內(nèi)關(guān)單側(cè)公孫謂之上擔下64截,也有上下截法或上下雙擔法,如取雙內(nèi)關(guān)雙公孫即是上下雙擔。此法目前廣被針灸學者運用。第三種說法:也是指不同的取穴法:據(jù)辭源等書所言:截,有截止,攔阻之意,擔,有負戴,承擔之意。那么在經(jīng)絡之上游取穴就有截斷之意,如手三陽從手走頭,針上游之合谷外關(guān)可謂之截,足三陰從腳走胸,針上游之公孫太沖可謂之截;在經(jīng)絡之下游取穴就有承擔之意
7、,如手三陰從胸走手,針下游之內(nèi)關(guān)列缺可謂之擔,足三陽從頭走腳,針下游之足三里足臨泣可謂之擔。此法不論單雙,只論上下游取穴。從上述看來倒馬針為同側(cè)同經(jīng)之兩針或三針并用,無上擔下截或下截上擔的問題。也無補瀉的問題,亦無上游下游的問題,因此應該是與截擔無關(guān)的。三、問:有位胡先生把董氏奇穴變得很復雜,例如木火穴,竟說有木火一木火二木火三木火四,但最后且說中指的木火二穴最常用,這是不是太復雜也太矛盾?答:董氏奇穴穴位不應被復雜化或畫蛇添足無中生有,有人確實把董氏奇穴搞得很復雜混亂,把木火穴說成有木火一木火二木火
8、三木火四,也就是除大指外每個手指皆有木火穴,但最后卻說中指的木火二穴最常用,的確有些矛盾。仔細看看董老師親定的《董氏針灸正經(jīng)奇穴學》原書只有一個木火穴,也就是在中指的木火穴而已。為甚么會有人說成四個呢,可能這位先生不懂董老師的定穴原理。或者未隨老師進步,如果這位先生知道董氏奇穴有其時間性及空間性,他就會知道為甚么木火穴定位在中指,也就知道木火穴能治甚么病,也就知道木火穴的留針為何不宜太久。老師公布的穴位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才公開的。不只如此,在這位作者書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