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協(xié)作體正式題目》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2016年秋季湖北省重點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卷命題學校:襄陽五中命題教師:徐德強審題:程琛襄州一中命題教師:楊長榮審題:吳文佳考試時間:2016年10月27日上午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荚嚦晒?.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2頁。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4.考試結束,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閱讀題甲必考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意境,是當今藝術評論與批評中常用的詞語,在各類藝術批評語境中,意境是一項評價標準和工具概
2、念。一般來說,有意境為優(yōu),無意境則劣。經(jīng)過幾代學者在美學、詩學方面的研究與闡發(fā),意境備受矚目,并成為當代使用頻率高且深入人心的思想文化術語。“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和詩學的核心范疇”,這種論斷作為很多論文、論著的理論起點,生發(fā)出更多層面的理論闡釋,在當代美學及藝術理論研究中,意境理論儼然已經(jīng)體系化了。中國古代,意境的地位并不突出,自近現(xiàn)代以來,卻成為如此重要的審美術語。對此亦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所謂“意境”理論不過是一種“學說神話”。對于“意境論”這種先入為主的理論范式提出質疑:“相較于‘言志’‘緣情’‘比興’,‘境’‘意境’‘境界’等觀念在中國詩學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們賦予它的那種重要的思想地位
3、和歷史影響,更不是中國美學和詩學的‘中心范疇’”“意境”產(chǎn)生于唐代,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發(fā)達助推了這個術語在唐代出現(xiàn)。唐代各類藝術的繁榮興盛又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藝術成就輝煌的詩歌,更是可靠的文學闡釋基礎和語料。“意境”首先就是一個詩學術語,而且是以唐詩為論述對象的。后代人對于意境所做的種種理解,以唐詩的藝術特點為意境的基本內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梢哉f,“意境”令后人信服,正是因為它產(chǎn)生在一個創(chuàng)作與理論兩相適宜的年代,為后人的闡釋提供了堅實的作品基礎和想象升華的空間?!耙饩场币辉~,在目前所見的詩學文獻中,是唐代王昌齡《詩格》的首次運用: 湖北省重點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期中聯(lián)考高三語文試卷
4、第16頁共16頁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 ∑渲械年P鍵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 熬场弊执蠹s出現(xiàn)于漢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經(jīng)翻譯過程中,以境對應佛學觀念,如玄奘譯:“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即色、聲、香、味、觸為五境,境為識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識觀想營造出來的,雖然沒有實質形體,卻可感可知。唐代詩論采納佛學概念
5、的意蘊,也多用“境”字形容詩意空間。詩歌是思維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從感覺、意識、體驗中產(chǎn)生,唐人以“境”來比擬詩歌的審美天地,還是很恰當?shù)??! ≡僬f“思”字,思即構思,是有意而為的想象。劉勰:“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思接千載?!蓖醪g話中作詩需經(jīng)過“用思”“馳思”“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說明了構思是作詩為文的關鍵步驟?!耙狻弊滞瑯永^承了前代用法,遠有《易傳》“立象以盡意”,近有陸機“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稱物”,劉勰“意翻空而易奇,語征實而難巧”。在這些語境中,意相當于意識、意念、想法。王昌齡《詩格》中頻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圍。以上三個關鍵字的含義大體已明,再來看王昌齡的三境說。物境指描寫具體的物
6、,比如山水詩創(chuàng)作,以真實的自然山水為基礎,作山水詩是在心中重新描畫山水,以思緒提煉山水的美麗,從而在詩中繪出山水之形。情境,則是抒發(fā)歡樂悲愁的感情或情緒,先有所認知,再設身處地去想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傳達出這些情。意境與物境、情境并列,也說明意與物、情是并列關系。只不過,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確,意的涵指范圍卻有些模糊,此處約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識活動。僅從這一段話來看,物境是對實有的山水進行藝術化描寫,側重于景。情境是對情感或情緒的描寫,側重于情。意境傳達的是思索,側重在事理,要求真實不虛。它們是根據(jù)詩歌抒寫的內容來命名的,此處的意境確實不能統(tǒng)攝物境和情境,與后二者相比,意境并無明顯的優(yōu)越性
7、?!耙饩场睆奶拼l(fā)展至今,一直被建構,多方面的因素最終共同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理論體系。如果以王昌齡三境說中的“意境”為核心語境,那么,構成意境系統(tǒng)的語詞單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類詞匯,都屬于外延語境,是“意”與“境”的合理延伸與充分發(fā)揮,而被后人歸入了一體化的“意境”。當代學者們在建構意境理論史的時候,多數(shù)是六經(jīng)注我的態(tài)度,按照自己對于意境的理解進行材料的取舍與歸納,經(jīng)常把意境的源頭上溯至先秦,并串聯(lián)起魏晉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