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

ID:37660555

大?。?.96 MB

頁數(shù):17頁

時間:2019-05-28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_第1頁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_第2頁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_第3頁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_第4頁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_第5頁
資源描述:

《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頂出機構及其基本形式頂出機構的設計原則1.頂出機構應設置在動模一側;因塑件一般均留在動模一側以便頂出。2.頂出時與塑件的接觸面應為塑件內(nèi)表面及其他不顯眼的位置,以保證塑件外觀。3.頂出裝置均勻分布,頂出力作用在塑件承受力最大的部位。以防變形和損傷。4.頂出機構應平穩(wěn)順暢,靈活可靠,足夠的強度、耐磨性,平穩(wěn)順暢無卡滯,并且制造方便,易于維修。頂桿的結構形式和固定形式①頂桿的結構形式,如圖6-5所示..②頂桿的固定方式,如圖6-6所示。頂桿的組裝精度,如圖6-7所示。..ⅰ)配合長度L:當d<6㎜時,L=2d;當d=6~10㎜時,L<

2、1.5d。ⅱ)配合精度:理論上,單邊間隙不大于塑料的允許溢邊值即可。實際上要求總間隙不大于塑料的允許溢邊值。因各種塑料的溢邊值不同,故頂桿和頂桿孔的配合精度為一范圍H8/f8~H9/f9(流動性好→?。涣鲃有圆睢螅#╉敆U和頂桿孔的配合間隙在注射時起排氣作用,間隙大則排氣功能好。故選擇間隙時需兼顧排氣和溢料兩方面。頂桿頂出機構的設計要點:..a.設在脫模阻力較大部位:成型件側壁、邊緣、拐角等處。如圖6-8所示(形芯強度,為修復、擴孔留余地)b.設在塑件承受力較大的部位:較厚處、立壁、加強筋、凸緣上。以防頂出變形。c.位置布局合理,

3、頂出受力平衡以避免塑件變形。d.在確保頂出的前提下,數(shù)量盡量少以簡化模具結構,減少頂出對塑件表面影響。e.對有裝配要求的塑件,頂桿端面應高出形芯h=0.1~0.5㎜,以免影響塑件裝配,但不能太高。f.頂桿應盡量短..以保證頂出時的剛度、強度。g.不易過細,Φ<3㎜時,應采用階梯形提高剛度。h.必須在塑件斜面設置頂桿時,為防止頂出過程中滑動,再頂桿部斜面上開橫槽。圖6-8d)i.當薄、平塑件上不允許有頂出痕跡時,將頂桿設在澆口附近。圖6-8e)j.在帶側抽機構的模具中,頂桿位置盡量避免與活動型芯發(fā)生運動干擾。圖6-8f)k.避開冷卻水

4、路l.材料:T8A、T10A,頭部淬硬HRC50~55。2.頂管頂出機構用于中心有圓孔的塑件及環(huán)形軸套類塑件。頂出時周邊接觸塑件,動作穩(wěn)定可靠,塑件頂出均勻不變形,無明顯痕跡,但精度要求高。材料T8A、T10A,經(jīng)淬硬處理HRC50~55。加工較難,應盡量采用標準件。(1)頂管頂出機構的基本形式..形式一:型芯固定在動模座板上,頂管固定在頂桿固定板上。固定方式有圖6-9a)~d)四種。特點:結構可靠,但型芯和頂管太長,制造、裝配、調(diào)整均困難。形式二:型芯固定在動模板上,頂管和頂管座成為一體。另有一輔助頂桿。輔助頂桿在頂出板的作用下推

5、動頂管座和頂管在型腔板內(nèi)滑動。這可使頂管和型芯長度縮短,但型腔板厚度增大。圖6-10..實例:雙頂板頂管頂出結構實例圖6-11。詳解各件名稱、動作過程、頂出特點。..(2)頂管頂出的設計要點①用于頂出塑件的厚度不小于1.5㎜,否則強度難保證。②頂管的組裝精度與頂桿的組裝精度相同。③頂管與型芯保持同心,允差不超過0.02~0.03㎜。其內(nèi)孔末端應有0.5㎜的空刀間隙以減少與型芯的摩擦磨損,利于排氣、利于加工。④都應設置復位裝置,必要時還設導向零件,尤其是頂管直徑較小時。⑤材料:T8A、T10A。端部淬硬HRC50~55。最小淬硬長度大

6、于頂管/型腔板的配合長度與頂出距離之和。3.推板頂出機構深腔、薄壁塑件如殼體、筒形件或形狀復雜的塑件,不允許有頂出痕時采用推板頂出。即在型芯根部安裝一塊與之形狀相同的、滑動配合的頂板。頂出時,頂板沿型芯周邊平移。(1)特點:..①頂出位置在脫模力較大的塑件底部邊緣區(qū),頂出面積大,頂出力大且無明顯頂出痕跡。②運動平穩(wěn),頂出力均勻,塑件不變形。③無需設頂出機構的復位裝置,合模時,推板靠合模力的作用帶動頂出機構復位。(2)推板頂出的結構形式圖6-12a)~e)(3)推板與形芯的配合形式應避免因相對移動產(chǎn)生的摩擦、磨損。若采用孔徑配合,雖加

7、工簡單,但弊病如下:①頂出移動時,產(chǎn)生滑動摩擦,造成彼此磨損;且推件板一旦磨損或磨耗,很難修復。..②合模復位時,易于在形芯上的尖角發(fā)生碰撞而損傷。③垂直配合易因制造誤差而產(chǎn)生定位的偏移,使單邊的配合間隙過大產(chǎn)生溢料飛邊。故通常推板與型芯均采用斜面配合的形式。如圖6-13所示。4)推板頂出的設計要點①推動推板的推桿應以頂出力為中心均勻分布,以使推板受力平衡,平行移動。推桿兼起推板的導向作用。圖6-12(c)盡量加大頂桿直徑,同時采用H7/f7配合精度。②推板與形芯間采用H8/f8的間隙配合。即不溢料飛邊,又可較好定位。③推板的頂出距

8、離不得大于導柱的有效導向長度。..④推板的配合部分做淬硬處理,常用鑲件。(5)推板頂出實例:圖6-14詳解各件名稱、動作過程。4.頂塊頂出機構用于平面度要求較高的平板狀塑件或表面不許有頂出痕跡的塑件。特點:..①頂塊推頂整個塑件表面,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