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文化在建筑中的積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古建筑文化——解析天安門建筑結構文化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城,幾乎每個首都城都有自己出名的標志建筑物。例如,莫斯科的紅場、巴黎的凱旋門、華盛頓紀念塔、越南的巴亭廣場,它們有的是本國政治行程的聚焦點,有的是本民族文化的象片物,有的是某一時代的領袖象。那些著名的建筑物在氣勢風格構造上,或恢宏博大,剛勁偉岸,或絢麗多姿,豪邁遼闊,給人以威嚴以振奮,鼓舞著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群體意志。天安門廣場當之無愧的作為北京的靈魂標志,代表著中國古文化建筑的精華。廣場位于市區(qū)中心的中軸線上,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北起天安門紅墻,南抵正陽門城樓,東始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
2、國歷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廣場。由于它位置特殊,歷史內涵豐富,知名度高,在北京十六景評選中,以最高票數(shù)名列榜首,稱為北京第一景。一、天安門的歷史文化天安門廣場的歷史發(fā)展久遠,作為遼金時代東北效區(qū)的一座著名的古剎名寺,元大都時代的正麗門,明清時代的"T"型廣場,在中國都城演變歷史中占有獨特的一頁。1.遼、金時的興國寺公元936年,河東節(jié)度史石敬瑭起兵太原反叛后唐,將幽燕和雁門關以北十六州的土地割讓給契丹。兩年后,石敬瑭將幽燕十六州拱手相關,割讓于遼,遼太宗耶律德光把幽州升為陪都,稱南
3、京,又名燕京。燕京是遼五京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基本沿用了唐代幽州城的城址,加以局部修筑,全城方圓36里,共有城門8座,皇城居于西南角。燕京城"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于其中;城池的總體位置在今廣安門和宣武區(qū)一帶。公元1125年金滅遼,1149年金海陵王發(fā)動政變,謀殺了金熙宗,奪取了帝位,并于1151年正式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從此,北京成為北部中國的心臟,一代王朝的都城。契丹篤信佛都,燕京則是遼王朝重要佛教發(fā)展基地之一,更所謂是“僧居佛寺,冠于北方”。在當時,城區(qū)的寺院多是圍繞城區(qū)和近郊;而遠郊的名剎多建在風景秀麗之地,像已成為當今北京名勝
4、之區(qū)的妙應白塔寺、戒臺寺。而東北郊之地興建了一座當時著名的寺院--興國寺,金代時,也稱興國寺,元代則改稱萬壽興國寺。這座古剎僧寺正是如今的天安門廣場建筑的始祖。2.元大都的麗正門在金、元之際,金中都經過頻仍戰(zhàn)事早已殘破不堪,忽必然決定放棄舊址,以金代的瓊華島離宮為中心,另建新的大都城。大都城的設計,恪守“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中國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皇權至上的城市規(guī)劃原則,體現(xiàn)了在中原立國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推行漢法的指導思想。元大都規(guī)劃嚴整,規(guī)模宏大,平面為長方形,由宮城、皇城、外城三重方城組成。全城以瓊華島為中心,宮城在太液
5、池東,皇城在外城南部中央偏西。太廟居東,社稷壇在西。大都城以一條中軸線貫通南北,東西建筑對稱排列,城中街道整齊劃一,經緯分明。黃仲文在《大都賦》中說:"論其市廛,則通衢交錯,列巷紛紜。大可以容百蹄,小可以方百輪,街東之望街西,仿而見,佛而聞。城南之走城北,去而晨,歸而昏。華區(qū)錦市面上,聚萬國之珍異;歌棚舞榭,選九州之芬。"大都城外城最大,周長達60里。城墻底部寬,頂部窄,用夯土筑成;夯土中又加入了豎木和橫木,十分牢固;同時墻壁上蓑以蘆葦,防止雨水沖刷。城墻四角建有角樓,外側等距離建有墩臺,加上寬闊的護城河,確是固若金湯。在外城,共開11座城門,每個城門
6、的上端,以及兩門相隔的中間,都有一個漂亮的建筑物,即箭樓。11座城門的分布是:東、南、西三面各3門,北面只有兩門。東面3門自南至北依次是齊化(今朝陽門)、崇仁(今東直門)、光熙(明時廢掉)。西面3門自南至北依次為平則(今阜成門)、和義(今西直門)、肅清(明時廢掉)。南面3門,自東至西依次為文明(今崇文門北)、麗正門(今天安門南)、順承(今宣武門北)。北面2門,自東至西,依次名為安貞(今安定門北)、建德(今德勝門北)。其中,麗正門坐落在南北向中軸線上,崇仁、和義2門,坐落在東西中軸線上。這樣說來,現(xiàn)今的天安門廣場,在元大都時,已成為城區(qū)的重要區(qū)域,是進出
7、麗正門的必經之地。3.天安門廣場的雛形"靖難之役"后,朱棣奪取了倒子的皇權,當了皇上,并遷都京師,改北平為北京,從此開始大規(guī)模地營建中殿樓閣。大明門與天安門相對而立,城墻一線相接,形成"T"型廣場,構成天安門廣場的雛形。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參照南京城而修建的。公元1393年,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后,為能更有效地控制北方,更及時地掌握情況變化,部署和調配軍事力量,他下令遷都北平。永樂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北平改稱為北京。當時,京城最南端建有一座磚石結構3個洞的券門,稱大明門。其兩側是兩道通脊紅墻,分別向東向西,再
8、折而向北,并在今東長安街西口、西長安街東口,建有兩座與大明門規(guī)格相同的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