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社會藝文家資料》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文姓名:陳旺欉出生年月日:西元1925性別:男性出生地:中華民國,臺灣,宜蘭活動地區(qū):中華民國,臺灣個人簡介:陳旺欉,宜蘭本地歌仔戲著名演員。日據(jù)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1925)生。宜蘭人。十九歲時,因「壯三」缺苦旦,被熱心的村人敦促加入「壯三」學本地歌仔。師事黃茂琳、火木旦、陸登科、邱春木(教改良戲)等人。民國四十二年因眼疾退出「壯三」。七十年代起,復出教授、表演歌仔戲,為傳承宜蘭本地歌仔最力的薪傳藝師?,F(xiàn)職:經(jīng)歷:1944,開始學習本地歌仔在壯三班師事黃茂琳,習得「山伯英臺」,著名的「使目尾」得自名師陸登科的傳授陳旺欉為壯三班第三
2、代的主要旦角,拚贏內(nèi)臺職業(yè)戲的「阿石仔班」欉仔曾擔任「壯三涼樂團」旦角1978,應羅東公園「福壽社」之邀教授「陳三五娘」1982~1984,參與文建會主辦的民間劇場演出并指導救國團、文化中心主辦的本地歌仔研習1987,榮獲薪傳獎,陸續(xù)受邀于漢陽劇團、宜蘭高商、蘭陽劇團、吳沙國中指導本地歌仔曾擔任「三圣宮」的廟柱至今仍活躍于「本地歌仔」獎項:1987,榮獲薪傳獎重要展演或作品發(fā)表紀錄:陳旺欉最為人知的演技為「使目尾」首次個人展演或作品發(fā)表參與團體壯三本地歌仔班擔任「三圣宮」的廟柱資料來源本小傳資料擷錄自「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林鶴宜
3、,蔡欣欣輯著,民93.--國立傳統(tǒng)藝術(shù)中心出版」歷史時期宜蘭本地歌仔戲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人兼藝術(shù)總監(jiān),一九四七年出生于臺灣嘉義。十四歲開始發(fā)表小說,二十二歲出版「蟬」,是六、七十年代文壇矚目的作家。大學就讀政大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xiàn)代舞。一九七二年,自美國艾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chuàng)作班畢業(yè),獲藝術(shù)碩士學位。一九七三年,林懷民創(chuàng)辦「云門舞集」,帶動了臺灣現(xiàn)代表演藝術(shù)的發(fā)展。云門在臺灣演遍城鄉(xiāng),屢屢造成轟動,并經(jīng)常出國作職業(yè)性演出,獲得熱烈好評。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吉辛珂夫表示,「林懷民輝煌成功地融合東西舞蹈技巧與劇場觀念。」德
4、國權(quán)威舞評家約翰.史密特贊賞,「林懷民的中國題材舞作,與歐美現(xiàn)代舞最佳作品相互爭輝?!瓜愀塾⑽哪先A早報宣稱,「林懷民是亞洲的巨人……二十世紀偉大編舞家之一?!拱亓殖繄笳J為他是「亞洲最重要的編舞家」。一九八三年,他應邀創(chuàng)辦臺灣國立藝術(shù)學院舞蹈系,并出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xiàn)為舞蹈系研究所副教授。林懷民曾獲許多獎賞,包括臺灣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紐約市政府文化局的「終生成就獎」,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一九九九年,由于他以「傾倒眾生,而又充滿中國氣質(zhì)的現(xiàn)代舞,振興臺灣舞臺藝術(shù)」,獲頒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同年
5、,國立中正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給林懷民,使他成為第一位獲得榮譽博士的臺灣表演藝術(shù)家。歐洲舞蹈雜志將林懷民選為「二十世紀編舞名家」。二○○○年國際芭蕾雜志將他列為「年度人物」。他的舞作包括:「寒食」、「白蛇傳」、「薪傳」、「廖添丁」、「紅樓夢」、「夢土」、「春之祭禮.臺北一九八四」、「小鼓手」、「我的鄉(xiāng)愁,我的歌」、「明牌與換裝」、「射日」、「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水月」、「焚松」、「年輕」等六十余齣。一九九六年,林懷民應邀赴奧國葛拉茲歌劇院,導演歌劇「羅生門」,獲得熱烈好評。一九九九年,他在柬埔寨協(xié)助當?shù)匚枵呓M構(gòu)教案,推
6、廣瀕臨失傳的古典舞。林懷民結(jié)集出版的文字創(chuàng)作包括:「蟬」、「說舞」、「擦肩而過」及譯作「摩訶婆羅達」。李天祿1909年生于臺北大稻埕,他的一生可說是典型的「先苦后甘、老運亨通」。父親許金木(入贅李氏,李天祿從母姓)是布袋戲演師,李天祿九歲喪母,十一歲起正式跟父親學戲,跟在嚴父身旁的他,稍念錯戲詞,就得挨排頭,有時還被一腳踹到戲棚下。為此,雖然李天祿成名多年,卻曾不只一次對外界說九歲至十六歲是他一生最「苦慘」的日子。1929年,李天祿娶陳茶為妻,結(jié)識黃海岱,與先前結(jié)識之鍾任祥南北三人數(shù)十年友情,傳為藝界佳話。二十二歲那年,李天祿自組「亦宛然
7、掌中劇團」,未料,兩年后,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在日人統(tǒng)治下的臺灣,嚴禁搬演野臺戲,李天祿被迫關(guān)閉劇團,改行做生意。臺灣光復后,李天祿的「亦宛然」重新開張,趁著全島瘋狂慶祝光復的熱潮,正值狀年的李天祿帶領(lǐng)著「亦宛然」走遍了北臺灣的大小村巷,于是奠定北部布袋戲盟主寶座。直到1955年,政府以破除迷信為由停止地方拜拜、禁演酬神戲,頓時野臺布袋戲團藝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加上「金光布袋戲」又異軍突起,「亦宛然」終于在1971年封箱落幕。戲團解散了,「天祿師」才開始走老運,廣結(jié)善緣的他,六十五歲那年,經(jīng)由法漢學家班文干介紹,收了法國學生班任旅、陸佩玉,爾后
8、他們把布袋戲宣揚至歐洲,個人名氣也向國外播散。1985年,李天祿獲頒第一屆民族藝師薪傳獎,1989年又獲選為第一屆重要民族藝術(shù)藝師,1991年獲國民黨「華夏二等獎章」,1995年獲頒法國文化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