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郝萬山--我的40年從醫(yī)感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郝萬山:我的40年從醫(yī)感悟(來源:健康時報)不過,“心要靜,身要動”,雖然只有六個字,但要做到并不簡單。身動,尚且知易行難,心靜,則知已不易。如今,治療心身性疾病和抑郁癥、焦慮癥是郝萬山的專長之一,每天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如何才能讓病人做到心靜,郝萬山認為,除了要讀書學習,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外,還可從調整病人體質入手,因為中醫(yī)認為當體質良好的時候,人更容易抵抗心理的波動。? 作為學者,身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的郝萬山,一本《郝萬山傷寒論講稿》早已被當代中醫(yī)教育界視為圭臬。作為醫(yī)生,郝萬山已從醫(yī)40余年,救治患者無數(shù)。作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講壇上已經(jīng)耕耘了30年,
2、足跡遍布亞歐美澳和國內包括港臺在內的大多數(shù)省市。近來因為《百家講壇》的《郝萬山說健康》節(jié)目,名字更是家喻戶曉。? 在前去采訪的路上,記者還有些擔心,害怕他說太多晦澀的中醫(yī)理論以至難以成文。然而,當與郝萬山面對面坐在一起時,一股難以言表的安穩(wěn)與平靜感如涓涓細流般傳遞過來。他個子不高,然而思路卻異常清晰,“醫(yī)生能干什么?”,則是他四十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認為,醫(yī)生并不是萬能的,醫(yī)生只不過是在人患重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適當減輕痛苦,延長一定時間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臟,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給醫(yī)生,不注重養(yǎng)生保健,實在是一個誤區(qū)。? 在他看來,了解醫(yī)
3、生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從醫(yī)生那里得到什么,遠比單純獲取健康知識重要得多。? 感悟,包治百病到醫(yī)學的局限? 人們常說學醫(yī)三年,天下無不治之病,治病三年,天下無治病之方。當郝萬山離開大學,走向工作崗位后,真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澳阒绬幔课夷贻p時做住院醫(yī),醫(yī)院每天要往太平間送多少人???我看到的,每天都有五、六個往太平間送。所以各大醫(yī)院的太平間門,一定不能朝向居民小區(qū)?!焙氯f山說。? 緊接著,大學同窗的遭遇更是讓年輕的郝萬山對醫(yī)生作用的局限,產(chǎn)生了清楚的認識。某同學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得了感冒,進而染上了扁桃腺炎,接著竟發(fā)展到腎小球腎炎。畢業(yè)后,這位同學被分配到了外地,幾年之后
4、疾病就進展到腎功能衰竭。雖然在北京為他找到了腎源,做了腎移植,但過了一年,移植的腎又腎衰了。之后又是第二次腎移植,可過了半年,這位同學還是因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去世了。? “他是醫(yī)生,在大醫(yī)院工作,可最后還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你說醫(yī)生能干什么?”郝萬山特別提到《黃帝內經(jīng)》的一句話:“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療,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結果井還沒打;要打仗了,才發(fā)現(xiàn)連兵器都沒有,還要鑄造兵器,這不就晚了嗎! “我上學的時候讀這句話,很不以為然。然而,眼睜睜地看著年輕的同學一步步走向
5、死亡,讓我重新審視這句話的重要意義——一定要重預防?!焙氯f山告訴記者。于是重預防,逐漸成了郝萬山健康宣傳的基本理念。? 思考,靈感來自奇怪的長壽村?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郝萬山來到四川講課,當?shù)氐尼t(yī)生無意間提起位于都江堰附近有一個長壽村,地方非常偏僻,但百歲以上的老人很多。郝萬山連忙追問,這么重要的信息,為什么不報道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呢?? 這個醫(yī)生苦笑著回答:“調查隊去過幾次了,但我們不能公布調查情況。都說抽煙不好,他們都抽自己曬的大煙葉子,從十來歲抽到一百多歲;都說喝酒不好,他們都喝酒,喝自己糧食釀造的白酒;他們都吃肥肉,吃自己養(yǎng)的大肥豬肉,別的肉、海鮮都沒有。難道我
6、們去宣傳,抽煙、喝酒、吃肥肉能活一百歲?”? 聽到這里,郝萬山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心要靜,身要動,就是他們的長壽之道。他們地處偏僻,過著自耕自足的平靜生活,對身外的錢財名利,聲色犬馬不去追求,符合心靜原則。他們自幼耕作,一直到老,符合身動的原則,這就是他們的長壽之道。”? 可面對工作和社會的沉重壓力,人們怎么能夠心靜呢?郝萬山的方法是:靜能生慧,用智慧去處理一切事情,而不是用情緒去處理事情,就不會影響健康。動能生陽,陽氣通達,代謝流暢,身體就會健康。長壽村的居民雖然可能并不太符合現(xiàn)代的健康標準,但卻完全達到了心要靜,身要動的要求——自種自食,無論魏晉。? 破,法國婆媳的
7、啟示? 不過,“心要靜,身要動”,雖然只有六個字,但要做到并不簡單。身動,尚且知易行難,心靜,則知已不易。如今,治療心身性疾病和抑郁癥、焦慮癥是郝萬山的專長之一,每天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如何才能讓病人做到心靜,郝萬山認為,除了要讀書學習,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外,還可從調整病人體質入手,因為中醫(yī)認為當體質良好的時候,人更容易抵抗心理的波動。? 身體歸身體,可有些病人心理上如果拴上了死結,要解起來就更加困難。? 大約二十多年前,郝萬山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市上課,一位醫(yī)生帶來一個腳后跟疼的病人,怎么治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