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體育教師觀念的轉變(論文資料)》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體育教師觀念的轉變樺川縣第三中學一一于建宇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在新課程理念與目標的實現、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評價完善等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轉變。這就要求體育量要打破舊觀念束縛,解放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新課程要求。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已正式在實踐層面上拉開序幕教師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這一輪空前的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轉變教學觀念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專業(yè)能力和技術水平從而真正適應新世紀基礎教學改革和發(fā)展新趨勢和新要求。1、教師應轉變成才觀
2、和發(fā)展觀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體育教師要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來反思特殊案例從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學生的策略。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途徑。2、樹立新型師生關系觀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主處于“我教你練”、“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由老師擺布受老師灌輸。學生的技術技能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長此以
3、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地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因此在實施新體育課程標準中,教師要由以往的居高臨下轉向師生平等從傳授者轉變?yōu)榇龠M者從管理者轉變?yōu)橐龑д?。要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僅能言傳也要身教同學生一起運動一起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新課程要求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因為學生身體健康的形成是一個主體的建構過程?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們要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尊重
4、創(chuàng)造性?,F在的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痹谛抡n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的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它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體育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播體育
5、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從而養(yǎng)成終生鍛煉的好習慣,這一點首先要從對體育老師因中小學生親敬而模仿開始。3、形成教材創(chuàng)新使用觀長期以來體育教師把教科書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參考書教師只能按照教科書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教學O這不僅禁錮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也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舊教科書本身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特點,從而使體育教科書成為學生最不喜歡閱讀的課本之一。根據新課程理念體育教材要體現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地區(qū)特色。這給體育教師帶來了發(fā)展的機會、展示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
6、特別是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口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從而成為具有個人特色的校本教材。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體育教師利用課外活動搞一些各式各樣的體育比賽?如籃球、排球、足球、廣播體操及拔河等比賽讓學生把課中學到的技術技能,通過比賽的形式發(fā)揮岀來。通過活動學生們的形態(tài)、神態(tài)都有明顯的好轉人部分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創(chuàng)編一些基本的技巧組合。所以說新型的體育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開發(fā)能力?做到用活教材、開發(fā)教材。4、教師的教學觀,要從“為教而教”轉變成“教是為
7、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o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不能為教書而教書。止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苯處煘榱俗罱K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這種習慣包括按時作息、善于利用時間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喜愛鉆研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以及良好的飲食、起居、健身、生活習慣,等等。良好的習慣是使人成功的無窮力量。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在當今這個“變化的旋風愈轉愈快”的時代,“學會學習”比“學到什么”重要得多?!笆谌艘贼~不如授
8、人以漁”。方法習得的價值遠遠大于知識的習得。通過教育獲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識的獲取將是無限的。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傳統(tǒng)教育著眼于知識;現代教育則應著眼于智慧。智慧與方法應是同步的。教師要變傳統(tǒng)的聲音形態(tài)的說教,為啟迪學生智慧的領悟。疲于做題和應付考試,能得到高分,卻難以避免低能。滿堂灌的教學以及與之相應的考試制度,往往只是訓練學生成為解決考卷問題的“熟練技工”,從而戕害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