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外雕塑作品欣賞》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外雕塑作品欣賞》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中國畫作品,了解我國優(yōu)秀藝術瑰寶。(了解)2、了解名畫、作者、時代背景。(記憶)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知道不同風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難點:知道不同風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時期。教學過程:一、介紹書中的名作秦始皇陵兵馬桶1974年和1976年,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側約1.5千米處地下,發(fā)現并發(fā)掘了秦陵從葬坑三處。其中一號坑規(guī)模最大,面積達14000平方米,內有6000多件形同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兵馬陶源和7000多件戰(zhàn)車、銅兵器及金、銅、石等裝飾品,是一個氣勢磅礴、威武雄壯、向東開進的古代大型軍事長方陣形。它展現了秦軍的編制、武器裝備情況及古代戰(zhàn)
2、爭的陣法。一號坑內,車與步兵相間,以步兵為主。二號坑內主要是車兵,也有騎兵、步兵,形成車兵、騎兵、步兵聯隊。說書傭中國古代有活人殉葬的習俗。到了漢代,這一習俗廢除。但一些達官貴人還對此念念不忘,企望去世后在陰間也能作威作福。因此,他們就用陶土或木頭做成人形,當作活人替身,隨葬地下。這些陶或木制成的替身,叫做傭。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擊鼓說唱的東漢陶傭。這具陶傭是一個說書藝人的形象。他坐在一個石臺上,張著嘴巴,身體微微前傾,左臂環(huán)抱著一只鼓,右手高舉鼓褪,一足翹起,似乎是說書說到了精彩之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顯得清新活潑、栩栩如生。青銅奔馬青銅奔馬出自漢代的馬踏飛燕銅像,
3、是中國的藝術珍寶。馬踏飛燕銅像是1969年在甘肅省武威縣一座東漢古墓中出土的,是墓中近百件青銅車馬儀仗桶中的一件,像高34.5厘米。奔馬矯健雄壯,四蹄騰空,昂首揚尾,馬首向左微微昂起,口鼻微微張開,逼真地表現了駿馬在疾馳中的形象,仿佛使觀者能聽到它那沉重的呼吸和聲震原野的嘶鳴。更巧妙的是在奔馬的有蹄下,還有一只展翅疾飛的燕子。兩者奇妙的組合,使人產生“天馬行空”的感覺。青銅奔馬反映出制作奔馬的工匠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敦煌石窟敦煌石窟位于甘肅西部敦煌,是由莫高窟、西干佛洞和安西縣榆林窟所組成的規(guī)模巨大的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為主。敦煌石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經十六國、北魏、西
4、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金、元,持續(xù)修建約千年,共開鑿1000多個洞窟?,F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個,窟內有塑像2000余尊,壁畫45000余平方米。敦煌位于河西走廊,佛教經此傳入內地,因此較早接受佛教的文化藝術。維納斯像在古羅馬神話中,維納斯是美與愛的女神,是女性美的代表者和體現者。古羅馬統帥愷撒的宗洞里供奉著維納斯,認為這位女神是他的祖先。即使在今天,維納斯也是人們喜愛的、復制品很多的雕像。維納斯雕像是公元前1世紀希臘著名雕塑家亞歷山德羅斯的作品。這座高2米,通體由一塊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就的塑像,站立在雞血紋的云石底座上。雕像造型典雅,神情莊重,曲線調和,自然嫵媚,體態(tài)健美,反映
5、出雕塑家高超的藝術造詣。這座雕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一種統一而富有變化的美。擲鐵餅者《擲鐵餅者》是米隆制作的一座青銅雕塑,被公認為經典之作。他的雕像選取的是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前的一剎那,就是所謂“引而不發(fā)”的狀態(tài),處在矛盾的高潮中而顯得更有吸引力。在這件靜止的雕塑里,作者把握從一種狀態(tài)轉換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達到在心理上使人獲得“運動感”,為后代藝術家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范例。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也增加了“發(fā)射”的聯想。鐵餅和頭部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落地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wěn)定。運動員俯身彎腰,側轉頭部,全神貫注,鼓脹的肌肉充滿力度,整個身體形成高度動感
6、的平衡。所有這些都顯出相當精湛的藝術匠心。米隆的原作已在很久以前失蹤,所幸羅馬的藝術家用大理石復制了這座雕塑,現保存于羅馬的意大利國家博物館。大衛(wèi)《大衛(wèi)》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成。大衛(wèi)是圣經故事中的人物,從小容貌俊美,機智勇敢。當非列土部族侵犯他的家鄉(xiāng),以色列城地受到嚴重威脅時,牧童大衛(wèi)挺身而出,用放牧時打死過獅子和熊的投石機把非列士的頭領歌利亞殺死,挽救了民族。大衛(wèi)以他的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們的擁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輕的軍事統帥。這段舊約上的神話被米開朗基羅用來作為保衛(wèi)共和國的象征。加萊義民1884年,法國加萊市政府為建立一座雕像
7、舉行了一次創(chuàng)作競賽,來紀念一件人民永遠不能忘卻的史實:在14世紀中葉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英軍圍攻法國加萊城,情況緊急,全城人民瀕于死亡。后來英國國王提出條件,要加萊城交出六個人任由英國士兵屠殺,全城居民就可免于一死。這時有六個普通市民為了拯救同胞,自愿獻身。該怎樣去表現這個極其殘酷而又無比壯烈的場面呢?羅丹選擇了六位英雄在赴刑場路上的一個畫面。他們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城市和人民,衣衫破爛,神色疲憊。在經受了無數痛苦的折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