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

ID:44590170

大?。?8.61 KB

頁數:4頁

時間:2019-10-23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_第1頁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_第2頁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_第3頁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_第4頁
資源描述:

《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精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來源董洪英[摘要]本文介紹了近5年來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概括,旨在反映艾灸療法研究的進展和最新水平,為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提供參考依據。[主題詞]艾灸綜述艾灸療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寶庫中的一枝奇葩,早在《靈樞?官能》就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醫(yī)學入門》亦有“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論述,說明灸療法具有獨特功效。筆者就近5年來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綜述如下。1臨床應用、研究1.1內科病癥(1)肺系病癥,方氏[1]觀察了雀啄灸(肺俞、大椎、定喘穴)對支氣管

2、哮喘患者RCD及IgG,IgE的影響,以探討艾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內在機制,治療組治療前RBC-IF,IgG,IgE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明顯下降,其中IgG,IgE接近正常水平資料來源:醫(yī)學教育網。吳氏[2]隔姜灸神闕治療支氣管哮喘,灸治后復檢T3,T4,T4/T8值及NK細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趙氏[3]進行了隔蒜灸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臨床觀察,灸治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時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狀態(tài)得到糾正,表現為0KT4(HT)細胞數量增多,0KT4/0KT8異常比

3、值糾正,IL-2及NK細胞活性增強。張氏[4]對大學生肺俞、尺澤施以溫和灸,研究艾灸對正常人肺活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灸后實驗組的肺活量明顯增加。(2)心腦系統(tǒng)病癥,曹氏[5]等進行了“隔藥灸改善心肌缺血及對甲皺微循環(huán)影響”的臨床研究,用自制藥餅貼敷至陽穴,并施以艾灸治療心肌缺血,結果顯示本療法對改善缺血有較好療效,同時大部分患者甲皺微循環(huán)指標有明顯改善。任氏[6]用清艾灸條溫和灸涌泉穴治療失眠癥,獲滿意療效。梁氏[7]等運用直接灸治療虛證頭痛,腎虛者,先用艾條溫和灸命門10分鐘;氣血虧虛者,則先溫和艾中

4、骯穴10分鐘;然后于百會、囪會處施麥粒灸,并酌情配以針刺心、肝、脾、腎等背俞穴,療效滿意。(3)消化系統(tǒng)病癥,王氏[8]等觀察了麥粒灸(天樞、脾俞、陰陵泉、足三里、百會)對脾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可提高脾虛泄瀉患者紅細胞C3b受體花環(huán)率、CD4值,降低紅細胞免疫復合物(IC)花環(huán)率,CD8值和血清SIgA含量,且療效與常規(guī)中藥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肖氏[9]用自擬扶正健脾藥餅(黃罠、川茸、黨參、白術等)施艾炷灸(足三里、關元、中骯、血海),并與單純餅(淀粉制成)灸組對照,臨床觀察證明,其確有改善

5、脾虛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的作用,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餅灸組。方氏[10]等臨床研究了艾灸雙側足三里對胃潰瘍患者血漿cAMP的影響,艾灸治療后血漿cAMP恢復到正常水平。高氏[11]在神闕穴敷自制健脾軟膏加灸治療病毒性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肝硬化體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王氏[12]等研究了艾灸大椎、神闕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僅可顯著地改善胰島細胞的功能,使糖尿病人的空腹及糖刺激后血中C肽及胰島素均增加,而且胰高糖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抑制了a細胞的分泌,使病情得以改善。(4)泌尿

6、系統(tǒng)病癥,王氏[13]等的“隔藥灸結合血透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觀察”顯示;肌酹含量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神疲、乏力、腰酸等癥狀有明顯改善,部分患者24小時尿量增加,提高了透析療效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蔣氏[14]在腎氣不足型遺尿患者的關元、命門穴作隔藥餅灸,并與中藥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隔藥餅灸組優(yōu)于中藥對照組。(5)膠原性疾病,王氏[15]等間接灸(附子餅或姜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并與青霉胺組對照,間接灸組療效略高于青霉胺組,但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血紅蛋白、粘蛋白等臨床指標觀察,間接灸治療后有較明顯改善

7、。劉氏[16]等采用溫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治療前后血漿亮腦啡肽、白介素II、NK細胞活性均有顯著性變化,且與療效呈正相關。崇氏[17]等用督灸(于督脈的脊柱段施以隔藥灸并使之發(fā)泡)治療疑難病強直性脊柱炎,結果顯示,病人免疫機能亢進者,督灸后呈下降趨勢;免疫機能低下者,督灸后呈上升趨勢,并且炎性指標的改善也與上述變化同步。表明具有調整病體趨向平衡的雙向調整趨勢。張氏[18]的“艾灸(大椎、曲池、陰陵泉、豐?。︼L濕性疾病降血沉的臨床觀察”表明,本療法可明顯地控制血沉增速,使之下降,癥狀消失。此外,姚氏[1

8、9]、王氏[20]分別對隔姜灸、艾條溫和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進行了臨床觀察,結果均有升提白細胞的作用,且治療組作用明顯,對改善臨床癥狀亦有較好效果。為臨床化療患者再次用藥提供了機會,但其機理不太明確,有待于深入研究。1.2皮外科病癥戰(zhàn)氏[21]以艾條懸灸患處治療皮膚表淺潰瘍,一般創(chuàng)面經2次治療(每次20~30分鐘)即可明顯好轉,3~5天可愈,最多不超過7天。范氏[22]在外傷創(chuàng)口消毒換藥后,用清艾條或藥艾條對準創(chuàng)口施回旋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