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歸化-異化策略在諺語翻譯中的運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論歸化-異化策略在諺語翻譯中的運用論歸化異化策略在諺語翻譯中的運用摘要:異化和歸化在近年來一直都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原因在于翻譯既要滿足盡量保持原作的風格和韻味,又要使讀者能夠容易理解和接受,這也正是翻譯的難點。以諺語翻譯為例,英漢兩種語言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諺語,但風俗習慣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語言、文化差異,致使在譯文語言屮很少可以找到意義完全相同、結(jié)構(gòu)相似、字數(shù)相等的諺語。如何處理諺語翻譯中源語和目的語的文化及語言差異?本文將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談英漢諺語的互譯。關(guān)鍵詞:歸化;異化;諺語翻譯;一、引言異化與歸化是翻譯研究中的一對重要范疇,在文學翻譯中應該采取異化策略還是歸化策略,研究者從各自
2、的立場出發(fā),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孫致禮對異化與歸化的發(fā)展作了詳細的論證,他預見:“21世紀的中國文學翻譯,將進一步趨向異化譯法”o同時提出了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方法(孫致禮,2002:40—44)o郭建中在其《翻譯中的文化因索:異化和歸化》一文指出:歸化與異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由于翻譯的目的、文本類型、作者意圖以及目標讀者的不同,翻譯策略的選擇也不會相同,并IL得出兩者永遠共存的結(jié)論(郭建中,2000:276—290)。諺語是某種語言在長期地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獨特的表達方式,常常折射出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載著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一部融合了意美、形美、音美的高度濃縮的
3、百科全書,所以熟悉諺語既是掌握一門語言的需要,也有助于了解該民族的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性,但是市于擁有不同的地理、歷史、經(jīng)濟條件,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點,這些背景和特點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譯者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字解碼的過程,更是一種文化的傳遞過程。本文將從諺語翻譯實踐過程中翻譯策略的運用入手作討論。二、歸化與異化的淵源與內(nèi)涵在跨語言的翻譯過程中,對于文化差異的處理…般有兩種辦法:歸化和異化。歸化法的代表人物是EugeneA.Nida,主張譯文應以目的語或譯文讀者為重點,強調(diào)以讀者為中心,認為譯文與原文應該是自然對等的。而異化法則以美國意大利學者LawrenceVenu
4、ti為代表,主張譯文應該以源語或者原文作者為出發(fā)點,強調(diào)譯文應該突出原文的語言特點。根據(jù)《辭海》解釋,歸化的定義是“入籍”的舊稱,歸化是傳統(tǒng)的中國術(shù)語,運用到翻譯中,應與“歸順”和“入籍”的意思關(guān)系密切。劉英凱把翻譯的歸化定義為“把客'籍'的出發(fā)語言極力納入歸宿語言之'籍'(楊自儉等,1994:269-282)而異化在《辭?!分械慕忉?,其中之一是語咅上的異化,另一意思是“德文entfremdung的意譯”,即外來詞。魯迅1935年7月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中指出:“動筆之前,就得先解決一個問題: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存洋氣呢?”異化岀現(xiàn)的時間較歸化晚一些,是從西方哲學中借用而來
5、,并已收錄于1978年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很長一段吋間里我國一玄用“歐化”這個術(shù)語,指在外語譯成漢語吋,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與文化特色,即“保存洋氣”。但由于它特指從外語尤其是印歐語系的語言翻譯到漢語而不包括把漢語翻譯成外語的情況,所以,逐漸被“異化”所代替。三、歸化與異化的特點歸化主張源語本土化,即譯文應以目的語或譯文作者為歸宿。異化主張譯文應以源語或原文作者為歸宿,即要保存源語的異國情調(diào)。由于翻譯涉及到兩種不同語言中的兩種不同文化的轉(zhuǎn)換,因此,歸化所要做的就是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及文化規(guī)約,用通順流暢、對讀者熟悉的語言文字進行翻譯,使譯入語讀者領略到不同文化間不謀而合的妙趣。而
6、異化所要做的就是忠實于原文,尊重源語文化,保存異域情趣,再現(xiàn)原文特有的文化思想和藝術(shù)特色,使源語文化中的有價值的信息完整地融入并豐富目的語的語言及文化,從而促進不同國家之間語言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滲透。四、諺語翻譯中的歸化歸化是指在翻譯中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牛感的翻譯策略。例如:Likeknowslike.英雄識英雄。Likeattractslike.物以類聚。Likecureslike?以毒攻毒。Likebegetslike?龍生龍,鳳生鳳。這兒個含有l(wèi)ike的諺語,實在是太過抽象,異化的方法很難翻譯,而且難免生澀拗口。采用歸化的方法譯成中國讀者熟悉的成語則簡單明了,通
7、俗易懂。諺語習語來源于生活,人們常常借用LI常生活屮比較熟悉的事物來喻指有相似特征的人或者其他事物。但是,英漢文化背景的不同決定了雙方對有些事物理解的不一致,在一種語言中用某種事物來表達的形象,在另一種語言中可能要用不同的事物來表達。如:Moneymakesthemaretogo.(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中國人會接受“有錢人能使鬼推磨”的說法,但是不會接受“有錢能使驢推磨(或者馬推磨)”o為什么呢?首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