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

ID:46868078

大?。?9.50 KB

頁數:15頁

時間:2019-11-28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_第1頁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_第2頁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_第3頁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_第4頁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_第5頁
資源描述:

《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東南亞國際情勢不穩(wěn)的民族因素析探陳俐甫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系主任一、前言:臺灣與東南亞關係二、近代東南亞國際關係的形成東南亞的民族解放與帝國主義四、當代東南亞不安情勢與民族主義五、結論參考書目前言:臺灣與東南亞關係近代政治軍事上,臺灣作為列強經營東南亞的基石,乃是日本的「圖南之石」,南進兵站基地,不沈的航空母艦「日本戰(zhàn)時的海軍第二航空艦隊即設置於臺灣。2戰(zhàn)後美軍也以臺灣為越戰(zhàn)的後勤支援基地,雖然1980年美軍形式上撤岀臺灣,但仍與臺灣軍方維持密切關係。3東南亞上臺灣在文化上與東南亞關係密切,東南亞島嶼部是南島民族的聚居地,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文化,臺

2、灣是在東南亞的最北端區(qū)域,歷史上也關係密切,有史以來荷蘭時期是由東南亞的印尼巴達維亞延伸的領土,西班牙時期臺灣是菲律賓馬尼拉的延長,臺灣的發(fā)現是由馬來亞的麻六甲殖民地北上發(fā)現的,傳說唐朝時期興起於印尼的海洋帝國室利佛逝曾統(tǒng)治臺灣南部的恆春一帶,明代初期伊斯蘭教的勢力也由麻六甲、蘇祿輾轉傳入巴士海峽的各群島,乃至臺灣南部。臺灣漢人與東南亞的華僑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福建、廣東地區(qū)的移民。4自然上臺灣延續(xù)日本、琉球至菲律賓的花綵列島島鏈上,'盟軍方面對臺灣與東南亞的關連,參見戰(zhàn)時美國軍事調查機關對臺灣的硏究成果,Grajdanzev,AndrewJ?,FormosaT

3、oday:AnAnalysisof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StrategicImportanceofJapansTropicalColony,NewYork:InstituteofPacificRelations,1942.fl本對於臺灣的W價可參見後藤乾一:〈近代日本的南進一臺灣、東南亞、南洋群島的比較考察〉,《史潮》,新三十九號,東京:1996年8月。後藤乾一氏整理硏究日本朝日新聞戰(zhàn)時出版品《南方的據點?臺灣》一書的內容'指出戰(zhàn)時臺灣處於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心位置。臺灣當然不可能發(fā)展作爲日本帝國的核心'故此大東亞共榮圈中心的意義,事

4、實上就是指臺灣應作爲日本帝國資源區(qū)的東南亞的核心°2因當時日軍航空母艦大量損失,未能即時建置,且新手飛行員之艦上起降也有待考驗'1944年乃成立兩個陸上的航空艦隊在菲律賓與臺灣。以臺灣臺南航空隊爲主體的即是第二航空艦隊'此艦隊司令官即是被稱爲神風特攻隊之父的大西隴治郎中將。爲殲滅日軍在臺的航空兵力,美軍曾發(fā)動臺灣沖航空戰(zhàn)。故臺灣不只名義上是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艦,事實上等於十艘不沈的航空母艦。3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2009年八八水災期間,美軍均能即時動員到臺灣,展現出臺美合作之密切。4除了緬甸與泰國北部,係以雲南地區(qū)的移民較多。地形上屬於板塊擠壓新隆起的地形

5、,有到處可見三、四千公尺的高山與地熱豐富,而東亞大陸較為平坦,臺灣氣候屬於熱帶與副熱帶氣候與東南亞相同,動植物種類與與東南亞相佻檳榔與原住民的檳榔文化可說是最典型的東南亞與臺灣具連帶性的表徵。因此,甚至有東南亞研究者認定臺灣屬於東南亞的範疇。5近代東南亞國際關係的形成東南亞的歷史非常悠久,如果說北京原人是中國人的祖先,那東南亞的爪哇原人比北京人還早了快十萬年。以人類學的考察而言,東南亞的文明並不晚於中國,但如果算文字記載的歷史,東南亞在中國秦代時期進入歷史時期。秦朝末年越南出現具有中國殖民政權型態(tài)的南越王國、東漢時期有印度文化與原住民融合的扶南帝國大興,占婆

6、、揮國也於東漢後期出現,唐朝時代真臘脫離扶南統(tǒng)治並取代扶南帝國在印度支那半島上的霸權,此後成為吳哥帝國,即柬埔寨前身。室利佛逝興於唐代,繼扶南之後成為東南亞海上霸權,輾轉延續(xù)至明代滅亡。類似模式也在緬甸、馬來亞、寮國等地出現,佛教與伊斯蘭教在此間扮演重要角色。稍後泰國、菲律賓也有來自中國雲貴高原南下的民族建立暹國,由印度傳來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政治文化也促成菲律賓地區(qū)的政治發(fā)展。歷經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十八世紀舊帝國主義時代,直到進入十九世紀新帝國主義之前,東南亞的政治模式與國際關係,政治體制大致屬於專制封建的王朝國家型式,經濟基礎則是5永積昭:《東南亞的歷

7、史》(東京:講談社,1977)頁12。基於交通要衝的港市國家或驛市國家6,以進行貿易或控制貿易路線為主。這正是基於大航海時代以前,東南亞區(qū)域內的經濟交流與「印度/東南亞/中國」的轉口貿易累積財富所致,第一個出現的大帝國扶南與歷史最久的室利佛逝國都是區(qū)域內的海洋帝國。世界進入主權國家的國際關係始於十七世紀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主要的主權與國際法的思想家法國人布丹與荷蘭人格老秀斯都是十七世紀人o故具近代意義的國際關係是由十七世紀開始形成,但仍以王朝國家為主,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才開始歐洲以民族主義建立民族國家的浪潮,十九世紀以後以國民國家為主的近代國際關係體系,開始

8、由歐洲向世界擴散。這股浪潮正好與建立於科學基礎的產業(yè)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