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人教版小學音樂_6月光下的鳳尾竹.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這首《月光下的鳳尾竹》就是一九七九年施光南、倪維德等一行三人到云南省德宏州采風,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先生在芒市壩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談情說愛、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蘆絲聲聲,晚風刮來竹尖輕搖……詩人詩興大發(fā),揮筆寫成《月光下的鳳尾竹》歌詞,“鳳尾竹”之比擬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升華,隨后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譜曲。從此歌曲唱遍中國大地、傳至世界角落。創(chuàng)作背景鳳尾竹—又名觀音竹作詞:倪維德倪維德(1933—1995)字墨龍,號稱太湖之子。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宜興。天津市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劇。1949年從藝,代表作有歌曲《祖國大地任我走》、
2、《金色的童年》等音樂作品。作曲:施光南施光南(1940—1990),祖籍浙江金華市源東鄉(xiāng)葉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慶市出生,1957年中學畢業(yè)后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1964年畢業(yè)于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前后創(chuàng)作了《最美的贊歌獻給黨》、《趕著馬兒走山鄉(xiāng)》、《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此曲就是作家施光楠老師的經典之作,幾乎人人都會哼喝,此曲本是歌曲,但后經葫蘆絲演奏更加優(yōu)美、華麗,甚至很多人以為這首曲子就是葫蘆絲的樂曲,每當提起葫蘆絲,很多人都會說我聽過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此曲現(xiàn)已成為葫蘆絲教材、曲集里的必修曲目。葫蘆絲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分析這首曲子為C調葫蘆絲演奏,節(jié)奏型為3
3、/4拍,速度舒緩,演奏技巧多為葫蘆絲最常用的滑音、倚音、虛顫音等,曲子只有60多小節(jié),但內容卻非常飽滿。分段欣賞引子以小提琴演奏的華彩,美麗的傣家姑娘在碧波瑩瑩的麗江邊,穿著筒裙,輕倚在鳳尾竹旁等待心上人的到來。第一段以低音為主,姑娘清澈的雙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灑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樂聲也漸漸輕靈飄逸起來,仿佛是在月下忘情的輕舞著、旋轉著。第二段高音為主要表達音符,波光疊映的麗江邊,眼前生出心上人著一縷花衣,在月光下輕倚在鳳尾竹旁吹著表達愛意的情歌身影。第三段尾聲以長音為主,微風輕拂鳳尾竹,竹樓里美麗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樓外癡情的阿哥愛慕的葫蘆絲聲
4、,彼此正傾訴著心中的愛戀。傳說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在云南傣族梁河縣,一次山洪爆發(fā),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蘆,立刻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福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梁河縣傣族人家傳承下來,梁河的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也前來取經,相繼擴大到了整個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區(qū),并得到了世代相傳。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于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
5、或舞曲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yōu)美,外觀古樸,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帶等特點,近年來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喜愛。葫蘆絲名曲竹林深處多情的巴烏美麗的金孔雀趕擺歡樂的潑水節(jié)打跳歡歌清清玉湖水迷人的葫蘆簫瑞美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葫蘆絲結構與材質葫蘆絲的構造很特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天然葫蘆、竹管和銅質簧片。民族節(jié)日傣族的重大節(jié)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潑水節(jié)“潑水節(jié)”是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jié)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jié)目??兹肝鑱須v相傳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領袖帶領四千人去尋找幸福,到了“來少勐”后,聽到了水果掉進水中的
6、聲音和魚吃水的聲音,看到孔雀隨著這動聽的聲音跳起優(yōu)美的舞蹈,他們回來后,就模仿這些聲音和孔雀的動作。以鼓、镲來伴奏,跳起孔雀舞。我校葫蘆絲特長班葫蘆絲因入門簡單,通俗易懂,價格適中,攜帶方便等原因,已在全國中小學以及高校開展葫蘆絲特長教育,我校也在2010年9月,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開辦葫蘆絲民樂特長班,由我親自授課,至今累計學員已達200余人,曾多次參加學校特長報等文藝活動,今年5月,在校團委的組織下,帶領本校葫蘆絲特長班學生參加了團市委舉辦的紀念建團90周年首屆青年創(chuàng)業(yè)文化節(jié),充分展現(xiàn)了我校特長教育成果。謝謝觀賞策劃:劉興國主講:郭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