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設計來源于生活.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設計來源于生活——陳幼林訪談2006年12月2日上午10時,天津大學的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內熱鬧非常。應馮驥才先生之邀,天津著名平面設計師陳幼林和陳棟玲的“陳和陳視覺設計展”在這里開幕。開幕式上馮驥才先生盛贊兩位設計師,并指出希望通過展覽喚起更多人對設計的關注,讓更多的人了解設計,認同設計的價值。開幕式后《設計·中國》專門采訪了陳幼林先生。設計?中國:陳老師您好,能不能給我們談一下為什么舉辦這次展覽?并且介紹一下展覽中的作品?陳幼林:舉辦這個展覽主要是接到馮驥才老師的邀請,對我們自己來說,是一個使自己
2、總結和提升的機會;對社會來說,是希望公眾建立起“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處處需要設計”的觀念,提高設計能改變生活的意識,認識到設計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舒適、更優(yōu)雅、更有品位,從而帶來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展覽的作品大部分是我們兩個平時用于商業(yè)性活動的設計作品,然后還有百分之二十是我們?yōu)檫@次展覽做的主題海報。設計?中國:展覽中“油條”那幅海報是專門為這次展覽做的嗎?陳幼林:對啊,那是專為這次展覽設計的。油條在天津被成為“果子”,是天津人生活中最普通、又是最愛吃的東西,在這里我拿它代表最平凡的生活。兩批兒果子
3、的中間有行小字“設計與生活同在”,意在表達我的第一個概念:即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會有設計;同時我在這個果子上添加一個設計的符號,意在表達我的一個期望:就是如果將來有一天連像果子這樣的東西都被予以設計了,那么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美好;此外,我在這兩批兒果子上各自印上一個不同的‘陳’字,意味著我和棟玲之間的友誼是經過“油鍋”的煎熬和考驗的,我們的友誼牢不可破,我們的作品像果子一樣深受民眾的喜愛。設計?中國:展廳一樓的玻璃廳被您改造成名為《坐在廳里觀魚的四把椅子》,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件作品?陳幼林:馮先
4、生整個文學院的建筑是由我們這里的建筑師周凱設計的,里面的布置基本上是中國傳統(tǒng)的裝飾,當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布置一樓的這個玻璃廳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在這個建筑里增加一些現代的符號。從這樣一個初衷出發(fā),我就把原來木頭的柱子用不銹鋼的材料作了一下包廂,為了和整個建筑有一個結合點,在不銹鋼柱子上做上了一些非常小的文字,文字雕刻的內容用是唐詩和荷馬史詩,同時也有英文版的兩種字體。為了和樓里面的電梯門統(tǒng)一,電梯門也用唐詩和荷馬史詩來裝飾,也是用非常小的字,唐詩大約能放300首左右,這是展廳外部的設計。里
5、面放了一把造型比較前衛(wèi)的椅子,這樣既有現代的味道,又與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的主旨相統(tǒng)一。設計?中國:馮驥才先生說您是最具時代精神的設計師,還說您的作品很洋氣,您認可這種說法嗎?陳幼林:說我們最具時代精神可能就是說我們現在還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我是比較喜歡國際化的東西,但是我還覺得一個設計師第一要把握的是,作品要跟承擔的項目一致。如果客戶給你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項目,你就不能按照西洋的風格去做。所以說,盡管我們的作品有這種傾向,但是實際作品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設計?中國:陳老師,您覺得在展覽過程中什么樣的作
6、品更加吸引您呢?陳幼林:當然是構思巧妙,有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更加吸引我。設計?中國:那您覺得怎樣才能有好的創(chuàng)意和構思?陳幼林:作為一個設計師,第一重要的是能夠把一個委托項目理解得很正確透徹。如果你不能正確的理解客戶的需求和委托,那剩下的什么都談不上。第二就是應該運用你積累的豐富的視覺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去表達你所理解的概念,而不是普通的去轉達。那樣是沒有創(chuàng)意和升華的,還有就是不能拋掉了項目本身的意味,去任意任由所謂藝術的發(fā)揮,這樣也是有問題的。因此這兩個極端都不能走,這樣才是比較好的創(chuàng)意。設計?中國:您
7、剛才說這個展覽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與公眾建立起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感念,那您怎樣看待設計和生活的關系?陳幼林:很多年前,人們忙于解決生存的問題,談不上什么設計。許多人考慮的僅僅是一個容身之地,根本沒有大規(guī)模設計居室的余地,而當生存得到滿足之后,人們便開始追求生存的更高境界,那就是生活。在生活中人們懂得了怎樣使周圍環(huán)境變得更加賞心悅目時,質量較高的生活就開始了。生活是很豐富的,并且每天都在變,設計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蘊含著很多營養(yǎng)和靈感。一個人如果離開生活離開這個社會,那么設計肯定是無源之水,沒有什么
8、靈感可言。所以只有非常熱愛生活,并且用自己全部的觸角去感受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得到創(chuàng)意靈感。設計?中國:您平常除了教學外,更主要的是從事一些設計實踐活動,那您怎樣看待教學和實踐問題?陳幼林:我覺得就學校而言,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百分之六七十還應該是按照學校的課程設置來安排專業(yè)學習,教授有助于學生長期發(fā)展的基礎課程。百分之二三十相對密切的和社會實踐相聯系,接觸一些在社會上正在實行的業(yè)務,這樣對學生會很有幫助,而不是本末倒置,過于強調實踐?;A教學還是應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