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模式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教學論文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模式初探【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xiàn)出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化學評價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參與性、體驗性和實踐性學習,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活動模式是體現(xiàn)最新教學理念的
2、關鍵。 一、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實現(xiàn)教師教法的轉變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論文。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yǎng)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fā)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 〕跞龑W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
3、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yōu)榉€(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及時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fā)展和形成,結合書本及相關資料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如造紙術、火藥等,化學與現(xiàn)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二、轉變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習方式,合作探究進課堂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
4、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論文這節(jié)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zhì)時,先把鹽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
5、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后,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三、改革化學評價方式的單一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要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向主動參與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yè)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發(fā)展進程的體現(xiàn)。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一方
6、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進步?! ?.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中心的轉移。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qū)^程的關注。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它是面向過去的評價,往往表現(xiàn)為“一考定終身”;同時,這種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漠不關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而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的評價?! ≌n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命體的相互觸動、相互影響、相互強化,生命活動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饋。心理學教學論文習告訴我們,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
7、發(fā)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內(nèi)在的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課堂氛圍等外在因素,因此,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意義、有趣、得到了肯定、贊揚或鼓勵,他們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這樣,課堂評價就成為調(diào)控學生,促進其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評判者”的角色出現(xiàn),對學生的往往是以“對”、“好”、比較好”、“非常好”、“不對”、“不好”等簡單的方式做以評價,這樣的方式不但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