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漁父-屈原PPTA-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漁父屈原屈原簡介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的作品,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藝術成就在語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xié)調音節(jié),造成起伏回宕、
2、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性。寶貴的文化財富《漁父》、《卜居》和《遠游》三篇作品,王逸《楚辭章句》把它們都歸人屈原的作品,后世學者持不同看法?!稘O父》同樣采用屈原與漁父的問答,與《屈原列傳》中的記述大同小異,刻畫了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風亮節(jié),“寧可葬身魚腹,也不蒙受世俗的塵埃”的高貴品質。這幾篇作品雖然并非出干屈原之手,司馬遷把《漁父》錄入《屈原列傳》,劉向把三篇都輯人《楚辭》,王逸給這三篇作品都作了注釋,使這幾篇作品成為研究屈原的寶貴歷史資料。屈原放逐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
3、憔悴,形容枯槁(gǎo)。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lǘ)大夫與?何故至於斯!”既放:已經被放逐。游:游蕩。行吟:邊走邊唱。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而:連詞,表承接。三閭大夫:掌管楚國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務的官。與:通歟。至于:到達。斯:這。圣人不凝滯于物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普天下。是以:因此。見:表被動。放:放逐。凝滯:執(zhí)著,拘泥。于:介詞,對。而:連詞,表轉折。與:和。自令放為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ǔ)其糟(zāo
4、)而歠(chuò)其釃(lí)?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濁:骯臟齷齪。淈:攪渾。餔:吃。糟:酒糟。而:表并列。歠:薄酒。釃:薄酒。高舉:行為高出世俗。放:被放逐。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蒙世俗之塵埃屈原曰:“吾聞之,新沐(mù)者必彈冠(guān),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安:疑問副詞,怎么。察察:皓潔的樣子。受:接觸。汶汶:玷污。乎:表反問語氣。莞爾而笑漁父莞(wǎn)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cāng)
5、浪之水濁兮,可以濯(zhuó)吾足。”遂去不復與言。莞爾:微笑的樣子。而:連詞,表修飾。鼓:敲打。枻:船槳。去:離開。滄浪:漢水??梢裕嚎梢杂脕?。濯:洗。纓:系帽的帶子。去:離開。與:介詞,跟。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文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
6、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漁父之滄浪之歌漁父的《滄浪歌》:“清水濯纓,濁水濯足”說明了漁父的什么觀點?小組討論:漁父之歌,以同樣淺顯而形象的比喻,補充屈原的“沐”“浴”之理。清濁之境原不可混淆,誰又愿意把系冠之纓濯之于渾濁之流呢?許多注家以為,漁父之歌仍然在說明圣人“與世推移”的這里,這恐怕是誤解了。他其實是被屈原的峻潔志節(jié)所折服,才微笑搖槳,以此動人的清歌,來表達對這位逐臣的不盡慰勉之情的,這也正是漁父的可愛之處?!皾O父”的符號內涵后世的文學作品有至少不下于千條和屈原《漁父》有或直接或間
7、接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它作為一種文化范形,或者是這里面衍生出來的這種漁父的形象,已經成了一種符號。這個符號就是堅持操守、追求自由這樣一種人生的代稱。甚至于大家都知道的,前幾年演的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一開始的主題曲“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為什么要說“漁樵”,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有隱逸的味道,而隱逸又和漁父這個意象是連在一起的。所以這個作品雖然很短小,但它卻成為文學史上,甚至于某種程度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的一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