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YB 4023-1991 耐火泥漿熱膨脹試驗方法.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耐火泥漿熱膨脹試驗方法(YB4023—91)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yè)部1991—05—04批準1992—01—01實施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耐火泥漿熱膨脹試驗方法的定義、取樣、設備、試塊制備、試塊形狀尺寸、試驗步驟、結果計算及試驗誤差。本標準適用于耐火泥漿熱膨脹的測定。2引用標準GB177水泥膠砂強度檢測方法GB5024.1耐火泥漿稠度試驗方法GB7320耐火制品熱膨脹試驗方法3定義熱膨脹是指耐火泥漿在加熱過程中的長度變化,其表示方法分線膨脹率和線膨脹系數。線膨脹率是指由室溫升至試驗溫度間,試塊長度的相對
2、變化率。線膨脹系數是指由室溫升至試驗溫度間,每升高1℃,試塊長度的相對變化率。4原理以一定的升溫速率,加熱試塊到指定的試驗溫度,測定試塊隨溫度變化而產生的長度變化量。5取樣從每一檢驗批量的產品中隨機取1袋或50kg,以圓錐四分法或二分器縮分至約5kg;對耐火粉料與外加劑分別包裝的產品,將粉料縮分至5kg后,按比例縮取外加劑。第一篇頂桿式間接法6設備6.1加熱爐、測量系統(tǒng)、溫度測量均采用GB7320第一篇的規(guī)定。6.2測溫儀表:一般采用精度為0.5級的測溫儀表。6.3攪拌機:采用GB177中規(guī)定的攪拌機。攪拌機葉片和
3、攪拌鍋的材質應對耐火泥漿的理化性能沒有影響。6.4成型模具:模腔尺寸應與所采用的試塊尺寸相適應,并可拆卸的三聯式鋼模,模具與試樣接觸面應光滑。6.5干燥箱:裝有溫度調節(jié)器的電熱干燥箱。6.6干燥板:金屬板,板上均勻分布直徑約10mm的透氣孔洞,孔洞間的中心距約15mm。6.7搗固棒:棒頭曲率半徑約5mm的硬質木棒。6.8架盤天平:最大稱量1000g,分度值為1g。6.9游標卡尺:分度值為0.02mm。7試塊7.1制備7.1.1用圓錐四分法或二分器縮分試樣,取約500g;對耐火粉料和外加劑分別包裝的試樣,按比例將外加
4、劑加入試樣中。7.1.2量取適量潔凈水(或專用的調制液)加入試樣中,加入量應按泥漿稠度約為100~110進行增減,一般為粉料重量的10%~20%。7.1.3用攪拌機攪拌泥漿,以達到拌和均勻,攪拌時間一般為5~10min。對于初凝時間較短的泥漿,攪拌時間不宜超過6min,以免泥漿硬化。7.1.4測量泥漿稠度時,應將泥漿裝入試樣容器中填實、裝滿、抹平,并按GB5024.1的規(guī)定進行測定。7.1.5將攪拌好的稠度約100~110的泥漿,裝入涂有機油的成型模中,用搗固棒均勻地搗實,抹平。一次成型三個試塊備用。7.1.6將模
5、具翻轉在干燥板上脫模,試塊與干燥板之間應墊以薄紙,脫模時不得使試塊產生明顯變形。脫模后的試塊應邊角整齊,不得有孔洞蜂窩等缺陷。7.2干燥7.2.1將試塊連同干燥板一起移入干燥箱,升溫至65±5℃,保溫2~3h。7.2.2將溫度從65±5℃升至110±5℃,保溫2h后,取出試塊稱量。然后每隔1h稱量一次,直至前后兩次的稱量差不大于前一次稱量的0.1%。7.2.3將試塊移至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7.3形狀尺寸7.3.1長方體試塊:邊長10mm,長度50±0.5mm;或邊長20mm,長度100±0.5mm。7.3.2圓柱體
6、試塊:直徑10mm,長度50±0.5mm}或直徑20mm;長度100±0.5mm。7.3.3試塊兩端面應平整、互相平行且與其軸線垂直。8試驗步驟結果計算試驗步驟和結果計算均采用GB7320第一篇的規(guī)定。9試驗誤差同一試驗室同一批試樣的復驗誤差不得大于:線膨脹率0.06%;線膨脹系數0.5×10-6/C。10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包括:a.委托單位;b.試樣名稱及編號;c.試塊成型時環(huán)境溫度、稠度及加水量;d.試塊尺寸;e.列出從室溫至試驗溫度間各溫度間隔的線膨脹率;f.試驗單位;g.試驗人員;h.試驗日期。第二篇望遠鏡
7、直讀法11設備11.1加熱爐、顯微望遠鏡、千分表、熱電偶應符合GB7320第二篇的規(guī)定。11.2測溫儀表、攪拌機、成型模具、干燥箱、干燥板等均采用本標準第一篇的規(guī)定。12試塊12.1試塊制備、干燥按本標準第一篇的規(guī)定進行。12.2試塊的形狀尺寸:直徑或邊長為20~25mm,長度為80~100mm的圓柱體或長方體,兩端呈刀刃狀(如圖所示)。試塊兩端刀刃各成一直線,應互相平行并與試塊的軸線垂直,刀刃上應無突出點。13試驗步驟結果計算試驗步驟和結果計算按GB7320第二篇的規(guī)定進行。14試驗誤差試驗報告試驗誤差和試驗報告
8、均采用本標準第一篇的規(guī)定。附加說明: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yè)部提出。本標準由冶金工業(yè)部武漢冶金建筑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忠江、王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