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討論學案導學.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fā)揮最大效益。一、什么是學案導學 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滿足了高中
2、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高中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需要,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而教師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教會他們怎樣學習、怎樣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1、教師提出自學的要求 教師對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fā),對大綱、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fā)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①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
3、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習總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②有啟發(fā)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③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④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要使優(yōu)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2.學生自學教材 完成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
5、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傊?,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3.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
6、,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精講釋疑 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fā)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7、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5.練習鞏固 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對高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練習的測重點應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應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高年級學生應把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