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隨州文峰塔一號墓的年代及其學術價值.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江漢考古2014.4/總第133期論隨州文峰塔一號墓的年代及其學術價值冰徐少華(湖北武漢430072)摘要:隨州文峰塔一號墓所存留的部分資料、尤其是編鐘銘文的內容十分重要,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資料表明,該墓墓主即器銘所見的曾侯輿,其時代約在公元前480年左右的春秋末年,可與早年曾侯乙墓的出土材料互證。銘文記載曾侯輿自稱“余稷之玄孫”、“伯適上庸(用),左右文武,??。王遣命南公,營宅、7內土,君此淮夷,臨有江夏。”不僅與早年季氏梁出土戈銘曾穆侯之子又稱“周王孫”的資料相呼應,又與葉家山M111所見“猶作烈考南公寶尊彝
2、”的器銘相關聯(lián),說明葉家山墓地所代表的西周曾國與東周曾國一脈相承,為周王室支系所封,屬姬姓小宗。器銘“伯適”、“南公”,當曾國始封之君,表明曾國應是成王時期被封于南土,以鎮(zhèn)撫淮夷,統(tǒng)領江夏,與文獻所載周初分封齊、魯、燕于東土、北土,藩屏王室的情形類似。鐘銘有關曾侯復楚的記敘,與文獻所載公元前506吳師入郢、楚昭王奔隨的史實相印證,對解析學術界長期關注的曾、隨之謎具有特別意義。關鍵詞:文峰塔M1;年代;學術價值中圖分類號:K871.3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1001—0327(2014)04—0076—09隨州文峰塔一號
3、墓由于早年被盜和近期這批材料及曾國歷史文化的深入討論和探索,基建的破壞,墓葬結構與各類器物損毀嚴重,錯誤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令人嘆息、扼腕。萬幸的是考古工作者能在最一后時刻趕到現(xiàn)場,通過認真清理和細心收集各、文峰塔一號墓的墓主與年代類殘片及流失遺物,獲得了~些基本數(shù)據(jù)和殘文峰塔一號墓位于隨州市東城區(qū)文峰塔器,使我們對墓葬規(guī)格與時代可有初步把握,十組地界內,早年屬于隨縣城關或隨州市東郊尤其是通過所收集的數(shù)件編鐘及部分殘片上一片相對低平的崗地,近年隨著市政建設規(guī)模的銘文內容,不僅對判斷該墓墓主與埋葬年代的擴展和新火車站的
4、北移,這里逐漸被劃為城有很大幫助,更為重要的是對認識和解決古曾市小區(qū)建設和開發(fā)用地。2009年夏,在平整土國的始封、葉家山曾國墓地的族屬、曾隨關系地的過程中,機械作業(yè)挖掉了該墓墓坑上部絕(是同一國族還是并存或前后相繼的兩國、兩大部分,由于有一定數(shù)量的青銅器和碎片出族)、周初分封形勢、南土諸侯格局及其歷史文現(xiàn),而引起文物部門與地方政府的重視,當考化演變等一系列學術界長期關注且多有討論古工作者趕到現(xiàn)場時,該墓僅余20~90厘米深的疑難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謂近年的墓坑底部。經(jīng)清理,墓底長7.1米,寬5.9米,東周考古
5、領域又一重大收獲,價值難以估量。方向30。,棺槨、骨架雖均腐朽不存,然從殘留本文擬在該墓簡報所刊材料及初步研究的基的墓底尺寸亦可推測其規(guī)模不小。礎上,結合相關考古資料,就文峰塔一號墓的通過考古工作者對墓坑殘余部分和此前年代和學術價值做進一步的分析,以期推動對取土流向的認真清理,及有關部門對散失文物作者:徐少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76的全面征集和追繳,相繼收集了一批完整和殘四十件“曾侯遐”和“曾侯”戟,發(fā)掘報告推測破的青銅器及碎片,禮器類有鼎升鼎1、鑊鼎1、曾侯乙之外的兩位曾侯“應是曾侯乙的先鬲2、缶1、鑒1,除了1件平
6、沿鬲相對完整以君”,文峰塔一號墓的清理及器銘證實,當時外,其他幾件均殘缺不全,勉能識別器形。樂發(fā)掘整理者的看法是非常正確的。器類有青銅編鐘10件,分別出自大、中、小三按文峰塔一號墓器銘的“飚”字,中間作個不同的器組,其中A組2件,1件完整,1件“輿”,左邊從“月”,右邊從“欠”;曾侯乙墓器銘殘破,鐘體碩大;B組1件,殘,形體中等;C組中的“”字則從“輿”從“走”,就古文字學左右5件,1件殘損,余4件均完整,形體較小。還偏旁可省可存、主體部分為其本字本義的一般有幾塊碎片,分屬于2件鐘體,然歸于何組不規(guī)律,黜、二字都應是“
7、輿”的異體。為避免明。值得關注的是,這3組共10件個體的編混淆,我們可直接稱之為“曾侯輿”。鐘不管是器型完好者,還是殘破的,器身皆有關于文峰塔一號墓的年代,發(fā)掘簡報根據(jù)長短不一、行款不同的銘文,內容涉及曾國族出土器物的特征、銘文內容及朔日干支,斷定屬、始封及其歷史、地理諸方面,特別重要,令在“春秋晚期”,即不早于按器銘干支所推定的人驚訝。此外還有一些車馬器、兵器及銅公元前504和497年。我們認為這一結論應匕、銅鉤等青銅配件?。該可信,還可作進一步的比較、補充。1979至1980年,因農田建設和市政工程該墓所殘存的青銅
8、禮器本來不多且殘缺的平地、取土,在文峰塔墓地附近的義地崗之不全,勉能觀察器形特征的僅有一件舯鼎、一季氏梁、八角樓等地先后出土過幾批春秋青銅件鑊鼎和兩件鬲,其中新鼎(M1:13)作侈口、平器】,即引起學界的關注,武漢大學荊楚史地與沿、方唇,高頸內收,束腰,弧腹壁,大平底,兩考古研究室于1983年秋和1984年春在隨州立耳呈弧形向外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