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中語文《胠篋》教學參考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胠篋》教學參考這篇文章是對《老子》“絕圣棄智”思想的發(fā)揮。在《莊子》內(nèi)篇里,抨擊“仁義”是基于它不是“大道”,并且會妨害對“大道”的體悟,言辭和態(tài)度明顯沒有外篇里的激烈、尖銳。文章一開頭從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引出驚人之論:生活中人們眼里的聰明做法,豈不是為大盜積聚、做準備嗎?第二段中將此結(jié)論推廣、提升,用反問句的形式指出:所有的智者、圣人都是在為大盜積聚、守備??!為了證明這一點,文章舉了春秋時田氏篡齊的例子。作者認為,齊國人多地廣,祭祀祖先和社稷、治理百姓也都取法圣人之道,可忽然有一天就被田成
2、子弒君篡國。田成子所盜的不僅是國家,連齊國用以治國的圣智之法一并盜去,結(jié)果沒有別的國家敢來干涉,他就安安穩(wěn)穩(wěn)地霸占了齊國。圣智之法竟成為“守其盜賊之身”、維護既得利益的工具。田氏篡齊是當時很有名的事件,作者用它做證據(jù),很有說服力。接下來第三段為了使圣智之法成為大盜的工具的意旨表達得更顯豁,文章假設了一段盜跖和他的手下的對話,讓大盜親口說出“盜亦有道”,并一本正經(jīng)地分析大盜所具備的五種美德:“圣”“勇”“義”“知”“仁”。這是多么絕妙的顛覆,仁、義、圣、知、勇,本是圣人提出引導人向善的道德準則,卻
3、也成為大盜們做壞事的信條。作者由此指出,圣人之道不僅有利于善人,也能給大盜帶來好處。但畢竟天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所以推論起來,壞人從圣人那里得到的好處更多,“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由此推論出“圣人生而大盜起”的判斷,也就是說壞人有了圣人之法,如虎添翼,足以成為大盜。至此,作者關于圣人對大盜有利的意思已經(jīng)講足講盡,自然而然逼出下一層意思:打倒圣人,釋放盜賊,那么天下就太平了。第四段先重申圣人“死去”,大盜不起的意思,然后從反面指出“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并加以分析、論述。文中指出,“斗
4、斛”“權(quán)衡”“符璽”等固然是治國的利器,但也可以成為大盜的利器;就連用以矯正世風的“仁義”,大盜也一并拿去用以裝點門面。作者是怎樣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的呢?是有鑒于“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前面所講的田氏篡齊的史實,可謂所言不虛。接著文章又進一步指出,既然竊取仁義、斗斛、權(quán)衡、符璽等能獲取諸侯之位,那么又怎能期望用獎罰的辦法來禁止呢?最后明白指出:大盜們追求重利而不可禁止,這正是圣人的過錯啊,這也是“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意思。第五段總結(jié)以上論述,提出“絕圣棄智”的主
5、旨,并全面地陳述有關主張。其要旨首先是:棄絕“圣智”,就沒有大盜了;扔掉珠寶,就沒有小偷了;毀掉符璽、斗衡等,百姓就純樸、不爭了。以上這些意思是和前文相呼應的,以下所闡述的則是對“絕圣棄智”主張的更細致的說明。課文指出:將“圣法”、音樂、五彩、技藝、仁義等統(tǒng)統(tǒng)毀棄、除掉,這樣天下每個人就都能具備“明”“聰”“知”“德”,天下也就不會混亂、憂患、偏離正道了。為什么認為“圣法”、音樂等會成為百姓具備“明”“聰”等的妨害呢?《老子》第十二章里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笨炊嗔宋迳钊搜刍潄y
6、,喪失對顏色的基本判斷,也即“目盲”;聽多了音樂,耳朵會對聲音失去敏感,喪失對聲音的基本判斷,也即“耳聾”。暗含的意思是,人天生是耳聰目明的,恰恰是“五色”“五音”讓人耳聾目盲。同理,人本來天生具備“知”“德”,可是因為有人出來宣揚“圣法”“仁義”等各種學說,使人們產(chǎn)生迷惑,無所適從,反而喪失了其本然具有的“知”“德”。也就是說,《老子》《莊子》都贊同人保有其天然本性,一切外來的人為的因素均應排斥在外,即使它們借著好聽的名義。全文的論述層次清楚,逐步推進,最后提出全面主張,試列出線索如下:2專心
7、愛心用心知者(個別意義上的“知者”),為大盜者積→圣者,為大盜者守;知者(普遍意義上的“知者”),為大盜者積→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圣人生而大盜起→圣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絕圣棄知,毀棄珠寶、符璽、斗衡,除掉“圣法”、音樂、五彩、技藝、仁義等論述過程中,或用事實作例證,或加以具體闡說,將主旨闡發(fā)得很充分,很有說服力。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特色有:一、設喻形象巧妙。生活中人們?yōu)榱朔辣I,往往會用繩子捆緊箱子,并加固箱子上的鎖,這看似聰明的做法,一般人都覺得沒有問題,可在作者
8、看來,卻正方便了盜賊偷盜,由此引出“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的結(jié)論。二、想象奇特,富有幽默趣味。跖對他的徒弟所說的“盜亦有道”一段話,多么一本正經(jīng),讀起來又多么讓人忍俊不禁!誰能想到身負大盜之名的跖居然能現(xiàn)身說法,大講“仁義”?真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三、語言精警、鋒芒畢露。最突出的如“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等。2專心愛心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