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吟詠置境明情.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吟詠置境明情-------淺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感悟隴縣第二高級中學李志剛中國古代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第一次有機會全面接觸,真正走進并了解中國這個號稱“詩的國度”。經(jīng)歷了短暫的熱情之后,學生會被詩歌的凝煉性、抒情性、音樂性所搞的頭昏腦脹,甚至由于年代的久遠,詩人情感的多變而認為詩歌鑒賞就是“猜謎語”。如果老師還是那樣把一首首優(yōu)美的、空靈的、清新的詩歌肢解成字、詞、句、篇的語言知識點堆積,還不會透過詩歌整體誦讀去體味揣摩“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那學生就會感到詩歌鑒賞等于“味同嚼蠟”。通過第二年的詩歌鑒賞
2、教學,我覺得在詩歌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吟詠,在吟詠中引導學生融入詩境,也在反復的吟詠中讓學生去感悟詩歌的“象外之情”。詩歌的源頭是上古時的歌謠。中國古典詩歌無論是古體還是近體,都是很講究聲律的。所以我們在接觸作品之初,首先要領(lǐng)悟其中特有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而吟詠就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意境。通過誦讀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氣變化還可以更為親切、真實地體會到作者彼時彼地的真情實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藝術(shù)的感染和哲理的啟迪,并由此達到“入境”的狀態(tài)。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習慣以齊聲朗讀組織學生學習。或許覺得齊讀時昂揚的氣勢,
3、整齊的節(jié)奏,能讓人感到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氛圍很濃。但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詩歌都合適齊讀呢?齊整的朗讀聲中又有多少學生在細細的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音樂美呢?首先,齊讀導致學生難以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基調(diào)。詩詞中對意境的把握是欣賞詩詞的關(guān)鍵,意象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感情基調(diào),這兩者都抓住了,才能與詩人一起同哭同泣同笑同樂。但是,哄亮昂揚的齊讀朗讀可能破壞了詩歌的意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基調(diào)。比如必修一中的《再別康橋》,詩人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gòu)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他對康橋的愛戀
4、,對往昔生活的依戀,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語言方面: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輕音樂,輕盈婉轉(zhuǎn),撥動著讀者的心弦。但這樣哀怨而美的意境,是齊聲朗讀能體會的嗎?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組織學生來淺唱、低吟,在涵詠中感受美的意境呢?其次,齊讀無法使學生體會詩歌中表現(xiàn)的微妙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意境。古語“感之于外,受之于內(nèi)”為之感受,即通過感知,使外在于主體的客觀對象變成主體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和思想認識。詩歌是感情高度凝結(jié)的文體,必須以讀者細膩的體味來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5、因此需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品味詩歌,去咀嚼詩歌。而齊讀則以其固定的速度將學生的心靈囿于同一線上,就象一支部隊齊步前進,士兵無暇欣賞路邊的風景一樣,無法體會詩歌中表現(xiàn)的微妙的情感變化。以杜甫的《登高》為例,齊讀時,只能將它整齊的文字符號和抑揚頓挫的聲音作用于學生主體的視覺和聽覺等知覺,“將文字、語音所表現(xiàn)的事物轉(zhuǎn)化、還原為具象”。但詩人流浪夔州時凄涼的心境和雖年事已高依然關(guān)心社稷黎民的心理,只有學生在反復吟詠中才能一點一的的體會。結(jié)合自己對詩人的理解,對詩中紛繁的意象加以疊加、組合,才能感受到秋天的蕭索蒼涼,感受到這些意象中所蘊含
6、的令人感嘆不已、蕩氣回腸的意境美和杜詩特有的沉郁風格。最終與詩人達到情感的共鳴,“最終實現(xiàn)絕妙的領(lǐng)悟而獲得審美愉悅。”而這些獨特的感受在齊讀中往往被忽視。第三,齊讀不利于學生形成閱讀個性,抹殺了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想和想象是理解、欣賞古詩文的一個重要途徑。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尤其是古詩的創(chuàng)作是建立在聯(lián)想和想象的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把自己的感受與圖景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但是,齊讀注重一個“齊”字,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更使學生的感受受別人的影響而消融了自己的閱讀個性,久而久之就會泯滅個人對詩歌語言的
7、獨特感受。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整個夢游的過程全是詩人的想象,“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學生在誦讀這些句子的時候很自然地去想象那瑰麗神奇、變幻多端的神仙境界,尤其是神仙宴會的場面,那自由、和樂的生活是詩人所向往的,而這多變莫測的夢境是否和李白的人生際遇有所聯(lián)系?仙人宴會的和樂場景是否是與現(xiàn)實權(quán)貴昏庸的一個對比?學生在吟詠中盡可以去遐思邇想,加深了對詩作內(nèi)容的理解。所以,不合適宜的齊讀并不能真正發(fā)揮其功能;相
8、反,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缎抡n標》提出:“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根據(jù)詩歌的特點,運用多種形式來吟詠,以期達到古人所說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