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

ID:6072932

大?。?5.00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8-01-02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_第1頁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_第2頁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_第3頁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_第4頁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_第5頁
資源描述:

《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療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討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頸源性眩暈患者12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64例,治療組采用夾脊穴溫針法、配穴視虛實行補瀉手法;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記錄兩組治療的有效率和頸動脈治療前后的血流變化,并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結果治療組經溫針夾脊穴治療后總治療有效率為96.875%,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頸動脈血流量比治療前有所好轉,但是治療組的血流量增大和正

2、常者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針夾脊穴是治療頸源性眩暈的有效方法,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增大椎基底動脈血流量,最終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關鍵詞]溫針夾脊穴;頸源性眩暈;臨床療效[中圖分類號]r246.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0616(2011)22-100-02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發(fā)病高峰年齡出現(xiàn)低齡化趨勢。在我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占10%左右[1],其中又以椎動脈型頸椎病為主,占所有頸椎病類型的9%左右[2]。而由于頸部的椎間盤突出、頸部肌肉扭傷、慢性勞損等原因不

3、斷刺激周圍的神經、壓迫血管,導致相應區(qū)域的供血不足而產生持續(xù)性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偏頭痛、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稱為頸源性眩暈。唐漢慶[3]報道,頸源性眩暈是因為頸動脈狹窄引起的,相應的可以產生椎基底動脈血流量減少,引起腦卒中。故有效的治療和緩解頸源性眩暈,可以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減少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概率。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頸源性眩暈患者128例,探究溫針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應用價值。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頸源性眩暈患者128例,均經過頸部ct、cr、普通x光或者椎動

4、脈彩超確診,診斷符合第2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的診斷標準[4]。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齡28~66歲,平均(47.5±1.2)歲,病程3個月~3年。對照組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齡19~68歲,平均(46.5±1.0)歲,病程2個月~6年。大多數(shù)患者因持續(xù)性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偏頭痛、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而就診。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xiàn)等經調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夾脊穴溫針法、配穴視虛實行補瀉手法,實證配行間、印堂、中脘、陰陵泉、水泉;虛證配百會、風

5、池、膈俞、腎俞、足三里;取c3-6夾脊穴、風池、大椎雙側穴位,每隔10分鐘對其進行溫針灸,同時也對暈聽區(qū)用頭針針灸1次,轉速每分鐘200次。操作選取頸椎第2、3、5、7棘突下旁開0.5寸處,雙側共8穴均用30號1.5寸毫針針刺雙側頸夾脊穴2、3、5、7,針尖指向脊柱內側呈75°斜刺,深度為1寸,得氣后,接電針,頸2、3為一組,頸5、7為一組,用疏密波20min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穴位和進針的方法與治療組相同,電針治療為連續(xù)波,頻率為12次/min。兩組皆是每天1次、1個療程5次,休息2d后進行下1個療程的治療[5]。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記錄兩組患

6、者治療的有效率,采用頸部動脈彩超觀察頸動脈治療前后的血流變化。療效判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緩解或消失,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癥狀體征減輕,勞累后偶爾復發(fā);無效: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6]??傆行?(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1.4統(tǒng)計學處理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原發(fā)疾病、臨床表現(xiàn)等經調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經過溫針夾脊穴

7、治療以后總治療有效率為96.875%,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治療以后頸動脈血流量較治療以前有所好轉,但是治療組的血流量增大和正常者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結論頸源性眩暈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引起的眩暈性疾病,而且表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n(%)]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6458(87.50)4(6.25)2(3.13)96.86對照組6436(56.25)20(31.25)8(12.50)87.50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x2=5

8、.001,p=0.43<0.05表2兩組治療血流量變化(n)組別n減慢正常增快治療組64103420對照組6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