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

ID:6355499

大?。?.29 MB

頁數(shù):39頁

時間:2018-01-11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_第1頁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_第2頁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_第3頁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_第4頁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_第5頁
資源描述:

《文房四寶 名硯傳說故事 組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文房四寶名硯傳說故事組圖硯的稱謂硯是“文房四寶”之一,它的歷史已很久遠了,近年出土文物中,有西漢初期的硯臺和硯石,那么,它至少有二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關(guān)它的稱謂或別稱,可謂多矣!一曰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硯擬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如宋朝王邁的除夜洗硯詩:"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二曰萬石君。宋朝蘇軾作《萬石君羅文傳》,以他優(yōu)美的文筆,給產(chǎn)于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了一篇傳記。說"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并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的名字從此

2、傳開。三曰瓦硯,亦稱硯瓦,俗稱瓦頭硯。唐以前除石硯、瓷硯外,就是陶硯。澄泥硯是陶硯的進步。唐朝韓愈在《瘞硯文》中講的"土乎成質(zhì),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硯。秦漢時建筑宮殿用的磚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來有人用這些磚瓦改制為硯。正象唐朝吳融《古硯瓦賦》中描述的:"無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為瓦;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為硯"。還有一說,謂:"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之中必隆起如瓦狀,以不留墨為貴。"四曰陶泓。唐朝韓愈作《毛穎傳》,稱硯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磚瓦硯。唐宋時,盡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紅絲石以及洮石等相繼出現(xiàn),用這些石料做成的硯開始流行,但硯石開采、制作仍受種種條件限制。瓷陶硯便

3、于生產(chǎn),所以瓷陶硯在當時仍多于石硯。在稱呼的習慣上,總是把硯和陶瓦聯(lián)系起來,既是稱石硯有些地方也叫硯瓦。五曰硯臺,把硯稱為硯臺,可以說是對硯的一種通稱。唐朝司空圖的詩句:"夕陽照個新紅葉,似要題詩落硯臺。"六曰石友。過去的人都把書齋和客座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硯被稱為石友。宋朝王炎有詩云:"剡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的是紙。石友指的就是硯。七曰硯田。宋朝戴復古有句詩叫“以文為業(yè)硯為田"講的就是舊時讀書人依文墨為生計,因?qū)⒊幣_比作田地。宋朝蘇軾詩:"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八曰硯池。有種凹形硯稱作硯池。晉傅玄《硯賦》云:"蘆方圓以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說的就是這種硯。

4、硯池,也指硯端的蓄水池。九曰硯山。依石天然形狀鑿為硯,刻石為山,叫做硯山。明高謙《遵遵生八戕》謂:"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為之,圖載《輟耕錄》,后即效之。"如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有清人阮元舊藏仿元人清溪釣艇小景端石硯山即是。十曰墨海。宋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載:傳說黃帝得一玉,琢為墨海,并帝鴻氏之硯"于其上。宋朝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刊入清朝高鳳翰《硯史》那方題銘"墨鄉(xiāng)磅礴,天空海闊"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朝翟顥《通俗編》講:"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硯還有許多陌生的稱謂,如清朝王繼香在他的《醉庵

5、硯銘》中寫道:"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巖屋上人,曰鐵面尚書,余獨取其靜而真也,謚之曰靜真先生。"這樣計算起來。硯竟有十多種稱謂。其中有一些可能許多人聞所未聞。其實像"潤色先生",早在唐代女詩人薜濤寫的《四友贊》里就有“磨潤色先生之腹”的提法了。蘇軾十二歲喜得"天硯"的故事蘇軾12歲時,一天與幾位小朋友在家后的空地上作游戲,在鑿地時發(fā)現(xiàn)一塊美麗的奇石,顏色似魚鱗般,有著閃爍淺碧的色彩。且石質(zhì)細潤光滑,微顯道道脈絡(luò),敲之能發(fā)出悅耳的聲音。于是他將石塊細心地雕磨成硯臺(墨盤),便常用此硯臺磨墨寫字。因他發(fā)覺此石不僅磨墨容易,而且有保持水份的特點,能將磨好的墨水保持較長時間的潤澤。家里人都說

6、很好,他父親蘇洵更贊美說:"天硯啊!凡是有硯之德而不取足于形狀(意思是石材好的硯臺,無須形狀好不好?),這硯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你應該把它當成寶貝來使用。"至此,他不僅十分愛護這個硯臺,而且寫起毛筆字來感覺很爽心。常常將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的碑帖手跡抄了一次又一次,并從中吸取書法家之長處,所以后來形成了集各家之長的:"蘇體"。相傳他每天寫完字后,都要到書房側(cè)的一個小水塘將石硯清洗干凈,就這樣復日復年的洗硯,小水塘的水也似墨汁了,后人便把這個小水塘稱為"東坡洗硯池"。后來,這個天硯也成了蘇東坡之傳家寶,到了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他還為此專門寫了<<天石硯銘>>文章。傳世

7、古硯的非常故事在津南區(qū)咸水沽鎮(zhèn)劉家碼頭村老鄉(xiāng)醫(yī)劉傳義家中,珍藏著一方硯臺,來歷不同一般。明代著名書法家周天球曾珍藏石硯據(jù)介紹,這方石硯的主人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周天球(1514—1595),后被咸水沽士紳周汝昌的父親周景頤收藏。劉傳義的祖父劉錦文,是當?shù)匾幻现嗅t(yī),與周汝昌的父親周景頤過從甚密,曾醫(yī)好周景頤夫人的病,兩人又同喜愛書法。為表示感謝,周景頤將自己珍藏并使用的這方石硯贈送給了劉錦文。劉十分喜愛,得硯當日,恰好自己的孫子降生,于是為孫子取名劉得硯(即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