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莊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莊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摘要]本文闡述了莊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對其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與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對當代的道德建設起到一些借鑒作用。[關鍵詞]莊子;道德教育;現(xiàn)代價值南懷瑾先生說過,于國學叢林中,最欣賞的便是“多情”的莊子。世上皆有“孔孟”、“老莊”之謂。言稱國學中,儒家以“孔孟”為首,荀、董、朱、王依次排序,他人不可與孔老夫子相提并論,更不可隨意顛倒;但道家卻沒有這樣的規(guī)矩,后世除有“老莊”之謂,意指莊子在道家的地位,還要超過孟子在儒家的亞圣至尊。[1]王少農.讀莊子×學快樂人生[
2、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5,1-21]莊子是一位具有很高修養(yǎng)的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通俗又寓意深奧、縝密又不乏灑脫、華麗又彰顯從容。他滿腹經綸卻不幸身陷亂世,生活困頓卻又孜孜不倦地探尋人生苦難的根源,像佛陀一樣,歷經磨難,苦苦追尋救世良方。所不同的是,佛陀是在出世狀態(tài)下,而莊子是在入世的狀態(tài)下。在那個人與人之間互相殘殺的戰(zhàn)國紛爭中,莊子對民間疾苦深感糾結,苦苦思索人生苦難根源并積極的想尋找救治良方。這一良方直通大道,直通自然,達到“萬物齊一”-------人與自然同歸混沌。莊子的道德教育
3、的內容――道1.道的定性。莊子的道德思想主要是以“道”的形式道出的。莊子是這樣給“道”下的定義的:“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莊子所說的“道”是客觀存在的,是沒有意志、沒有形體的虛無存在;是超乎感知,自己以自己為根據,再無其他根源;是萬物產生的本原;是超脫了時空限制,是絕對的、終極的。[2]“逍遙游”是體道之游,道是無,體道的心靈
4、也應該是無;道是靜寂的,體道的心靈也應該是寧靜的?!暗馈笔窍惹氐兰业暮诵脑~匯,也是老莊道德教育的最高概念。“道”是自本自根、自在自為、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體,是物質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的本質存在,具有時間空間上的廣泛性和無限性,概念上的高度抽象性和復雜多義性?!暗馈敝豢梢鈺?,不可言傳,是一種虛無化的存在方式。[3]莊子認為,“道無始終”,(《莊子×秋水》)(以下引用《莊子》)只注篇名)“大道不稱”,(《齊物論》)“道不私故無名”,(《則陽》)“道無問,問無應”,(《知北游》)“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5、”,(《知北游》)等等,都是講道的無為特性。莊子把“無”看做是與“道”同等程度的重要概念,“道”即“無”,“道”以“無”為本,“道”又統(tǒng)一“有”、“無”兩個方面,因為“無并不是絕對的空無,而是含著“有”,“無”既有肯定性的一面,也有否定性的一面,所以才能在這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化生出天地萬物?!暗馈笔菬o色無臭、無窮無盡,說不出、講不明、道不完?!暗馈辈豢芍?,因此所謂知道者實際上并不知道;“道”不可言,所以用言語說道者,所說的道實際上并非真道。2.本根之道與仁、義之道?!蹲屚酢菲羞@樣寫道:“6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
6、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娛與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保ā蹲屚酢罚┻@里所說的“道”,是指宇宙原本狀態(tài)和宇宙的根本法則。從原本狀態(tài)來說,那就是混沌不分;從根本法則來說,那就是自然無為。這里所說的“德”,是指道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具體來說就是混一不分的心境和自然無為的行動。因為他是人從道那里“得”到的本性,所以稱為“德”?!暗隆本褪恰暗谩钡囊馑??!暗朗遣豢梢哉兄碌摹保弧爸卟谎?,言者不知,所以圣人從事于無言語的教化”。(《知北游》)意思是說,人是由道演化而來的,道是人的根源。在道的原始階段
7、既無人物也無天地,只有一個無知無識、自然而然的東西在那里客觀存在。它的演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它的回歸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誰也不能阻止它向天地萬物的演化,誰也不能推動它向自身本根的回歸?!暗率遣豢梢赃_到的。”(《知北游》)德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人天生就帶有的,是從道那里承接下來的遺傳基因。它自身是自然而然的產物,而又表現(xiàn)出自然而然的特性,不是通過人的主觀意志就可以達到的,越是使用人的主觀意志,離它就越遠。莊子的這種道德是以寓言的形式來表述宇宙之道,與孔子所倡導的“仁義之道”有著天壤之別。2]在莊子看來,道、德人天生就有
8、的,不是人智的產物,它具有自然性、純潔性和本真性;而仁、義、禮是人的意志的產物,可以弄虛作假,失去了其原有的本真,是與道德相反的東西,是道德遺失的結果。正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師》)修道、循德與修仁、行義、守義是兩個相北的方向,越是趨于道、德,仁、義、禮的知識便越少,使用人智便越少;反之,仁、義、禮的知識便越多,使用人智便越多,就越是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