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

ID:10669474

大小:68.00 KB

頁數:10頁

時間:2018-07-07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_第1頁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_第2頁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_第3頁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_第4頁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_第5頁
資源描述:

《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摘要】精品教育網為您編輯了美學論文:淺析《周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希望幫助您提供更多想法論文摘要:中國美學講究深刺地體味事物內在意蘊和內心情意,強調意,與西方古典美學中的模仿說根本不同。中國美學的這一審美觀念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本文從歷時的角度,于言不盡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無言之美三方面論述了這一美學觀念的產生廈發(fā)展演變,探討了其基本內涵廈對后世藝術作品審美追求的影響。與西方上古時期各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如哲學、史學、科學、文學、美學等就已界限分明不同,我國上古時期由于民族思維習慣和思維模式不

2、同,各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卻往往混雜交織在一起,很難徑渭分明,《周易》可謂一個典型?!吨芤住烦跸挡放柚畷?,但后人多取其義不取其占,把它作為一部哲學著作,而《周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周易系辭》),同時又包含了其他諸多學科的內容。朱熹曾非常感嘆地說:至哉,易乎!其道之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周易本義序》)《易》無所不包,當然也包含著文學、藝術、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活動。魯迅先生就曾指出倘要弄中國上古文學史,還得看《易經》。郭沫若也提倡從《易經》中尋出當時的藝術。(《中國古代社會))由此看來,《周易》包含著豐富的

3、審美意識,并揭示出不少審美規(guī)律。因限于篇幅,我們只能弱水三千,取一飄飲而已。一、官不盡意中國美學講究深刻地體味事物內在意蘊和內心的情感,強調意,與西方古典美學中的模仿說根本不同。中國古典美學的這一審美觀念,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周易系辭》說:書不言盡,言不盡意。這一命題的提出,說明我們的先人已經開始正視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態(tài)勢的矛盾。《論語》中孔子幾次提到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其言也切。這一方面的確說明言意矛盾的事實,承認有些內心體驗、奧妙的感悟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另一方面也是孔子為避免馗尬而采取的一種應對技巧。在先秦諸子中

4、,真正提出言意問題,并對意與言的內涵與作用深人闡釋的是莊子。《莊子秋水》說: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似乎道中了言不盡意的實質,但郭象注日:唯無而已,何精粗之有哉。由此觀之,莊子辨言、意,最后歸結為虛無?!吨芤住穭t持兩可之說,《周易系辭》說: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日: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追f達《正義》云:雖書不盡言,系辭可以盡其言也。照孔穎達的解釋,首先承認言不盡意,但認為卦、艾辭例外,可以立象以盡意。

5、同樣,作為哲學家與美學家的莊子對于言不盡意還有更精辟的論述,在《外物》篇結尾寫道: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繼承莊子這種觀點并加以發(fā)揮的是三國時代一位杰出的哲學家王弼,他竭力論證言不盡意而象能盡意,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象說。他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已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并沒有從象可言意本身出發(fā)來證明象能舉理之微

6、,而是另辟蹊徑,調換一個方位(這也是《周易》變通精神的體現),從接收的方向,強調接收者的主觀能動性。只要接收者善于尋言而后忘言(不受語言所限),尋象而后忘象(不受具象或意象所限),象外之意就不會蘊而不出,就可以心領神會。為什么要強調兩個忘呢?原來是立象立言者只是將象與言當作兩個載體,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同上書)也就是說圣人的本意就在言外、象外,象只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言只是構建象的部件。因此,當你要得象而悟得形象意象之妙時,不能將注意力留連于言辭之文采及字面意義,不然就可

7、能忽視象的代指或象征意義的完整性,只有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忘記了言的存在(是一種無意識的否定),才得以感受到象的完整組合和映現。進而要得意而悟得象外之意時,注意力必須又一次轉移,不因象的外觀之狀而忘卻了探獲、了悟象內、象外所蘊含的精旨妙義,忽略了象所舉的理之微,只有再一次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忘記了一象的存在(又是無意識的否定),才能獲得整體的意蘊。這樣,就以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而正確理解和把握了圣人立象以盡意。如果從哲學立場來看,王弼的兩忘說只能使哲理的表述更為含糊乃至多義化。但是,我們如果調換一下方向,從哲學轉向文學、美學,就會驚

8、奇地發(fā)現其特有的價值。言、象、意,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三者不可缺一。就內容與形式分,言是象存在的形式,象既作為言的內容,又作為文學家用以傳導意的更為直接地進行審美把握的形式。就文學創(chuàng)作的程序而言,意在筆先,意是作家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發(fā)生聯系之后產生的思想感情,于是就有象生于意;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