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全面龍門鎮(zhèn)概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龍門鎮(zhèn)龍門鎮(zhèn)位于安溪縣南部的東嶺峰北麓,北緯24°57′,東徑118°05′,東鄰南安市翔云鄉(xiāng),南連廈門市同安區(qū)汀溪鎮(zhèn),西與虎邱鎮(zhèn)、大坪鄉(xiāng)交界,北和官橋鎮(zhèn)接壤。面積156.33平方公里。 龍門因山而得名。明嘉靖《安溪縣志》載:“龍門山,在依仁里,山勢若崖,兩石夾峙如門,古‘龍門驛’以此得名。”當?shù)刈遄V亦有如下記述:“層巖疊嶂,山勢險要,崖巖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經(jīng)兩巖夾峙之間,隙縫處如門?!逼涞刿讏觯卜Q龍門圩。 安溪置縣之初,龍門屬歸善鄉(xiāng)依仁里,從宋至元、明、清龍門仍屬依仁里。民國初期沿用清制,民國21年(1932年),依仁里屬依新區(qū);民國29年(1940年)6月
2、,改為第一區(qū)龍榜鎮(zhèn),8月改屬龍門、官榜兩個鄉(xiāng)鎮(zhèn);民國34年(1945年),恢復龍榜鎮(zhèn),下轄仙地、溪內(nèi)、湖山、金獅、榜頭、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龍山、龍門、桂瑤12個保。 新中國成立初期,龍榜鎮(zhèn)屬龍城區(qū),不久改屬第二區(qū),1952年7月改為第六區(qū),同年9月改屬官橋區(qū),1958年2月撤區(qū)改設(shè)龍門鄉(xiāng),1958年9月并入官橋人民公社,1961年8月劃為龍門、湖山、仙地、桂瑤、榜頭、寮山六個小公社,隸屬官橋區(qū)。1965年撤區(qū),六個小公社并為龍門公社,1984年改為龍門鄉(xiāng),1991年改為龍門鎮(zhèn)至今。轄山頭、美頂、美內(nèi)、美卿、榜寨、寮山、龍門、龍山、龍美、翠坑、桂瑤、桂林、觀山、湖山、炙坑
3、、溪坂、溪內(nèi)、溪瑤、仙地、仙東、仙西、仙鳳、金獅、洋坑、和平、白蕓、榜頭、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個村。2010年底,全鎮(zhèn)16657戶,68889人。名勝古跡遍龍門 龍門鎮(zhèn)境內(nèi)多山,風景幽雅,名勝古跡繁多。鎮(zhèn)境南端的東嶺峰位于安溪與同安的交界處,海拔908米,地勢險要,歷史上曾設(shè)有“東嶺隘”和“龍門驛”9,是安溪通往廈門的交通要道。古代的安溪人背井離鄉(xiāng),出海謀生,大多由此路步行出境,到此常要回頭再看看家鄉(xiāng),故東嶺峰又有回頭山之稱?! ∶纼?nèi)村的雙髻尖山,有一座始建于宋代建炎元年(1127年)的金沙巖。清乾隆《安溪縣志》載:“金沙巖,在依仁里雙髻山之西。興剎時,碧泉流出金沙,故
4、名焉?!苯鹕硯r建于坐西向東的天然石洞之中,洞中屹立一石,石上浮雕坐態(tài)祖師。洞門鐫有對聯(lián)“金佛袈裟空色相;沙巖石洞悟禪機?!苯鹕硯r清靜幽雅,巖下有一棵奇樹,折下樹葉便流出紅色樹液,人稱為“血樹”,實為罕見。其勝景吸引眾多文人墨客題詩贊美,賦詞志勝,吳春暉作有《金沙巖記》。1991年3月,金沙巖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溪瑤村貴湖山麓的青林巖,是安溪歷史名剎。青林巖又稱龍安巖。清康熙《安溪縣志》載:“邑巖之最大者,清水為上,青林次之。前有石筍卓立溪心?!笔酚洖榍寤矶U師所建。禪師姓張名玄應(yīng),永泰人,道成后云游四方,宋建隆三年(962年)愛貴湖山景色幽美,卜筑定居,為民施
5、治濟藥,廣行善事,深受百姓愛戴。14年后坐化,尸骨火化得舍利子300粒。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得賜紫方袍,封“性空禪師”,宋縣令陳宓為其立傳,名宿墨客留下諸多題詠。惜因多年失修,青林巖現(xiàn)僅留數(shù)處遺址而已。 榜頭村的福海鳳山之麓的福海院,居“飛鳳”勝地,院前澗水長流,俯瞰虎獅兩座山岳,左依龍鳳古山,右托青龍鐘山,猶如金龜背印,緊鎖水口,堪為佛門勝景。福海院始建于唐光化三年(898年),供奉觀音佛祖、如來釋迦及坦腹彌勒佛,廳右有達摩祖師立體塑像。相傳福海院盛時住僧數(shù)十人,有田園山林數(shù)百畝,迄今尚有馬槽、石柱、草藥研臺等文物。該村的崎頭和福海,還有建于清初和清末年間的土樓——“
6、下土樓”和“孚福樓”?! ↓堥T溪畔光孝村的村南臨溪處的磐石上,古代時曾建有一座寨堡,名光孝寨,傳說寨中曾住過99個和尚;附近有曾住過99個尼姑的金山院。明末,朱萬一兄弟曾在此率村民據(jù)寨固守,抗擊倭寇的進犯?! ↓堥T鎮(zhèn)還有許多文物古跡。在庵墓山和勤櫥山,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桂瑤村有多處宋元時代的古窯址,還有清代福建水師提督林建猷的墓葬和遺像;溪坂村有元代青瓷窯址,有崇祀押遷官張純的靈護廟;仙西村有建筑獨特的勝閣巖;位于龍山村龍?zhí)辽较碌摹褒埓邸?,兩壁夾立,懸瀑數(shù)十尺,潭深百余尺,蔚為壯觀?! ↓堥T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民間宴客禮俗“吃大勸”。每隔三年的農(nóng)歷十月初一,在龍門的一些村落,
7、輪當“爐主”的幾個村莊,匯集在一個開闊的曠地上(有稱大勸埔),每戶張篷筑灶,殺豬宰羊,露天辦筵,盛情宴客,客人隨到隨吃,即使過路肩伕9,也邀入席。自早到晚,邊煮邊吃,筵開千席,客逾萬人。此俗相傳始于隋朝年間。押遷官張純帶領(lǐng)移民到依仁里(今龍門鎮(zhèn))墾植三年。移民思鄉(xiāng),情緒低落,無心墾耕。張純就在農(nóng)閑季節(jié)農(nóng)歷十月初一,殺牲備宴,向移民勸說:今中原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大家有家歸不得,不如入鄉(xiāng)隨俗,用雙手創(chuàng)建新的家園。張純勸酒時淚如泉涌,移民大受感動,安心創(chuàng)業(yè),并于翌年正月初二設(shè)宴回請張純。張純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