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請不要忘記我們是音樂教師.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請不要忘記我們是音樂教師濟瀆路小學苗歌課改之后如何上好音樂課,這恐怕是困惑許多音樂教師的問題。我曾經(jīng)也是迷茫的,不知道怎樣講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每次上公開課我總是費勁心思做課件、制教具,上課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形式多種多樣,看似熱熱鬧鬧。一堂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好象沒學到什么東西。我感覺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一般是通過各種動作來表現(xiàn)的。要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應根據(jù)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等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
2、、復雜的樂理知識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有趣的游戲、舞蹈等,使之生動、形象、具體,容易理解和接受。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真正把學生從桌凳上解放出來,讓學生輕松快樂地進入音樂王國,在愉悅的氣氛中獲取音樂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上音樂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一、轉變原來的唱歌課形式在我們農(nóng)村,大部分教師總是“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課相似”,依葫蘆畫瓢,固步自封,機械地重復著以往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意味著對陳規(guī)的突破,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教師本身就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創(chuàng)
3、新能力,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呢?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去獲取知識和組織知識,教師不可以只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痹谵r(nóng)村,小學音樂課幾乎就是“唱歌課”,也就是傳統(tǒng)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達到教學目的。這種以教師為主體,以教代學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下的教學目的。而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著光環(huán),應該蹲下身來
4、和學生對話。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時,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我扮演歌曲中的烏鴉媽媽,小學生們分別扮演小烏鴉,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溝,邊唱邊演,此情此景不能說不感人。歌聲伴著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暢。我相信,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感受到音樂的歡樂,才能真正學好音樂。二、更新教學方法新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等多種領域的藝術因素,這些因素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能做一個與時代不脫節(jié)的音樂老師呢?除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和專業(yè)技術外,還必須有大量配合教材內(nèi)容的資料,教師要尋
5、找、開發(fā)、制作教學資源和資料。例如,在教學的準備中,應該集思廣益,要善于利用短信時代的各種資源。廣大音樂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材料,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找尋更貼切的、鮮活的、適應于本地區(qū)學生學習的材料。例如:還是在上《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時,為了讓孩子能深切地體會到烏鴉母子之間的感情,我讓學生在課前找出和媽合影,在上課時讓小朋友上來給全班同學看,并講述和媽媽之間的動人故事,老師再把課前收集到的許多動物母子之間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并配于抒情的音樂,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都受到了感動。再如:在教學生認識音的高低時,我的做法是:
6、準備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里分別放入不同容量的水,(用筷子敲擊時能發(fā)出不同的音高)。上課時,我在桌子上把七只杯子一字排開,再拿出一根筷子,對學生說;“我們今天來找音樂!音樂就在這七只杯子里,誰來找一找?”學生覺得很新奇,都爭著要來找音樂。當幾個學生用筷子敲擊杯子以后,馬上有學生告訴我:“老師,杯子里的音樂怎么都不一樣呀?”我因勢利導說:“對呀,這七只杯子里住著七個不同的音符,它們的音高都不同。”然后拿出寫好音符唱名的卡片,邊唱出音名,邊貼在杯子上,再按從低到高的順序唱一唱,學生跟我唱一唱。就這樣,利用身邊最常見的物品,卻
7、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到了音樂知識。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尋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資源還是很多的。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架,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要使他們真正理解并掌握節(jié)奏,必須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生動有趣的故事,運用視覺和聽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例如,我在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音符時,一般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這些概念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就從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出發(fā),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與聲音的長短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說出自己聽到
8、過的聲音并分辨聲音長短:如火車汽笛聲長、汽車喇叭聲短;爸爸打鼾聲長、心臟跳動聲短;貓叫聲長、狗叫聲短等等。其次,通過爸爸打鼾聲、貓叫聲和心臟跳動聲、狗叫聲分別代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fā)出的不同節(jié)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