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摘要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著力發(fā)展學生以信息的交流與處理、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信息技術課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關鍵詞信息技術興趣任務驅動式教學評價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1當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1.1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農村中學,基礎條件比較差,有的中學甚至沒有一間好的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而且開展信息技術課也不一致,沒有條件的學校不開設這門課;有的學校雖然開設這
2、門課程,但沒有條件提供學生上機的環(huán)境,所以在農村來的學生基本上熟悉和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較差。城里的小學時就已經(jīng)開始上信息技術課,條件較好,開展信息技術課比較好,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多,也比較熟悉和操作計算機。導致在高一新生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1.2當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減退5由于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旨在提高信息技術操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然而,一部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有接觸,并且熟悉一部分的操作,所以他們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好奇已大大減退,覺得教材和教學過于死板,沒有新穎的地方,學起來也沒有成就感。1.3學校領導不重視信息技術的教育現(xiàn)在在高中學校,還是以高考成敗論英雄,一切以高考為
3、中心,其它都為其讓路。所以信息技術課在學生心目中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地位。它既沒有語數(shù)外重要,也沒有音體美的“修身養(yǎng)性”,學生對這門課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導致學校領導不重視這門課程的開展。2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1精心設計任務課前精心設計一個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設計一個大任務,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例如學習“第三章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要求每一位同學根據(jù)學校文化走廊張貼班級電子報刊設計一份宣傳五四的電子報刊。2.2任務帶出新問題5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點,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
4、決的問題。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2.3根據(jù)問題講授新知識問題提出后,就需要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舊知識的問題學生自己解決,新知識的問題要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解決。然后讓學生動手進行一個與剛才授課內容有關的練習或活動。任務做完,下一部分的授課又開始了。這樣,學生的思路始終跟著老師的授課內容,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及時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完成任務時又獲得一種成就感。3“任務驅動”教學需要注意的的幾個問題3.1任務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文化知識、認
5、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3.2任務設計要有可操作性5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信息技術課上用“紙上談兵”的傳統(tǒng)教學法是不可行的。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6、3.3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xiàn)。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4采用
7、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5評價,是為了做出某種決策而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析做出解釋的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教學中評價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它主要是檢驗教學的主要成果;第二,是診斷教學的問題,通過評價看一看在教學過程中生成性的問題和預設性的問題是否存在差異;第三,提供一些反饋的信息,反饋的信息既包括來至于學生的反饋,也包括我們來自課堂教學中間的一些反饋;第四,能夠引導我們的教學任務;第五,通過評價可以調控我們的教學進程??傊?,多元化的評價,真正擺脫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