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語言的演變教案設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語言的演變》教案設計教學目的1.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理解課文——古今漢語在語音、語匯、語法方面的差異。2.理論聯(lián)系實踐,積極運用本文所學知識解釋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促進文言文的學習。3.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教學重難點1.理清全文的論證思路。2.古今漢語在語匯方面的變化。3.古今漢語在語音方面的變化。教學設想教學方法問答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同學們學文言文時經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特殊讀音多,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情況復雜,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與
2、現(xiàn)代漢語不同等等。這是為什么呢?語言從古至今經歷了哪些變化呢?我們來聽聽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是如何破解這些問題的。二、解題呂叔湘,1904年生,江蘇丹陽人,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文言虛字》《漢語語法論文集》等。本文選自《語文常談》,原題為《古今言殊》。三、研習課文3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1)查閱工具書,消除閱讀障礙,熟讀課文。(2)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與形式。2.具體研習。(1)全文由三部分組成,能不能給每部分加個小標題?(學生回答,師生討論,共同確認。)明確:①語言是變化的。②語匯的變化
3、。③語音、語法的變化。(2)本文是一篇語言學論文,依然是議論文的范疇,對議論文而言,論證思路是很重要的。請大家結合課文題目、三個小標題和具體內容,分析這篇課文的論證思路。(學生思考作答,師生探討,得出結論。)明確:本文題目是《語言的演變》,作者先用一個大家很熟悉也相對淺顯的素材證實了語言和世界上萬事萬物一樣,是不斷變化的。這是一個前提,即我們先得確定“語言是演變的”,然后才能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探討“語言是如何演變的”,作者正是依照這個思路來謀篇布局的。3著重研習課文第二部分。(1)列出結構提綱。①默讀課文,找出每一段承載
4、作者觀點的語句。②依據這些承載作者觀點的語句,相互討論,完善課后練習第二題的答案。③學生發(fā)表意見。④教師歸納總結并板書。(2)質疑答疑。呂叔湘先生對語言演變的每一種情況都列舉了大量實例,學生對不理解的例子提出質疑,可以由已理解的學生解答,也可以由教師解答。四、課堂小結學生合上課本,教師結合板書中第二部分的結構提綱,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回憶、大膽發(fā)言,逐個為語言演變的每一種情況舉出實例。第二課時一、導語設計近年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很多詞語,有的是與新事物相伴而生,如“隨身聽”;有的是從國外引進的,如“作秀”,想必同學們
5、都有體會??墒?,語音的變化好像很難察覺,語音到底有沒有變化呢?二、研習課文31閱讀課文第三部分。2師生問答,共同探討,解決問題。(1)語音的變化似乎是不易察覺的,但呂叔湘先生提示我們,在三種情況下可以發(fā)現(xiàn)語音的變化,是哪三種情況?明確:①古詩不押韻了。②古詩“平仄不調”。③形聲字的讀音跟它的聲旁并不相同。(2)語音是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的?明確:聲母、韻母、聲調。(3)呂叔湘先生提示我們的三種情況,分別體現(xiàn)了語音哪一部分的變化?明確:用普通話讀古詩,有些已經不押韻了,說明從古至今韻母有了變化;有些“平仄不調”說明從古至今
6、聲調有了變化;有些形聲字的讀音和聲旁不相同說明從古至今聲母有了變化。三、課堂小結通過以上學習,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呂叔湘先生提示我們的三種情況,不是沒有目的的。語音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的,只要證明這三部分都是變化的,也就證明了語音是變化的。而呂叔湘先生提示我們的三種情況恰好證明了聲母、韻母、聲調的變化,有的放矢,在看似不經意間說明了問題。四、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