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體驗——互動”式教學之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體驗——互動”式教學之初探體驗——互動”式教學之初探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理念要求下的課堂教學總體框架已逐步定論,即“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主題圖)——讓學生看圖提問——引導主動探究——建構新知識”。然而,這只是一般性的認識。數學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數學教學設計是極其復雜的。作為一名教師,應結合不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如教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根據本課教學是以后學習乘法計算的核心,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又是相當困難的,經過嚴密思考和精心準備,制定了一套適用性更強的教學方案。一、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
2、、會讀乘法算式。二、教學過程:(一)、關注真實,感知意義師:同學們看我們班后面的板報漂亮嗎?生齊說:漂亮。師:再看每朵小花上面有5片花瓣,有9朵小花,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1:9朵小花一共有幾片花瓣?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列出式子。生2:5+5+5+5+5+5+5+5+5=45(板書)師:你能根據“每朵小花上有2片葉子。”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3:一共有多少片葉子?生列式:2+2+2+2+2+2+2+2+2=18(板書)師:我們班一共有5個組,每組10個人,一共有多少人?聽匯報,板書:10+10+10+10+10=50師:觀察這三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4;我發(fā)現這三個算式
3、都是連加。生5:我發(fā)現這三個算式加數都相同。(板書:相同加數相加)[反思:課本中游樂場的圖畫雖然美麗無比,但比起真實情景來說,距離又遠了些。建構主義者認為,兒童的實際經歷更有利于形成強烈的體驗。于是,教師努力挖掘兒童現實生活中已有的具體事例,拉近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以此來導入新課,顯得更加自然、真實。](二)、引導類推,體驗意義師:像這樣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師:(指著第一個式子)這個式子表示什么?生1:9個5連加的和是45。(板書:95)師:求9個5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9×5)師;“×”叫乘號,先寫“/”,再寫“
4、”。師:9×5=45讀作“9乘5等于45”。也可以先寫加數5,寫作:5×9=45。這個算式怎樣讀?生2:5乘9等于45。師:下面請你嘗試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聽匯報,板書:9×2=18或2×9=1810×5=50或5×10=50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生3:2+2+2+2+2+2+2+2+2=18就是9個2相加的和是18。所以可以寫成9×2=18或2×9=18。生4:10+10+10+10+10=50就是5個10相加,所以可以寫成5×10=50或10×5=50。[反思:新課程過于強調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而忽略了接受學習的學習方式。對于一些概念的提出是學生難以獨立完成的,
5、教師有必要進行指出,如上述案例中乘法這一概念的提出,應該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然后,再采取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用類推的方法,試著把其他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這樣更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三)、動手操作,建構意義師:下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出幾個形狀相同的圖形。生動手擺,組內交流擺出的圖形師:你能根據所擺出的圖形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1:我擺的是小傘,每把小傘用5根小棒,4把小傘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匯報:5+5+5+5=204×5=20師:說說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生2:4表示4個5,5表示相同加數是5,4×5表示4個5相加的和。其余算式小組交流。
6、[反思:在學生初步體驗乘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動手擺圖形,學生可以自由、大膽地創(chuàng)想,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更深刻地感悟、建構乘法地意義。學生先獨立嘗試、再交流共享,進一步充實了學習材料,豐富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有效的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四)、激活聯系,應用意義師:學了知識,肯定有用,想一想,我們學了乘法有什么用?生1:可以用乘法來代替同數連加的算式。生2:可以寫起來方便些。師:下面做一個練習,打開書46頁完成做一做。生獨立完成,然后匯報交流。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以后遇到同數連加的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反思: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不應由教師全盤托出,而應由學生親身體
7、味。于是,教師引導學生聯想知識用途,并讓學生動手做題,親自體驗乘法的意義和用途,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后記反思]縱觀課例,固有的課堂模式得到了適度的重構。下面結合本課教學談三點啟示:1、加深體驗,增強數學教學的實效性。事實上,教材編排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學生的親身體驗,而要想使教學效果落到實處,就必須注意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程度直接取決于外界事物對大腦皮層所產生的刺激強度。因此,教師選擇了以學生的真實背景為教學資源,